临汾新闻网讯 秋收到了,秋种也就不远了。在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南林交改良大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明忠提前行动,找人修理自家的大蒜种植机为种植大蒜做准备。
南林交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这里产莲藕,也产大蒜。通过辐射带动周边许多村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帮助许多村民通过大蒜种植实现增收致富。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雇用人工的费用也水涨船高,而且在大蒜种植和收获季节经常出现“用工荒”现象,劳动力资源的匮乏给这里的大蒜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我成立了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也种着不少大蒜,跟其他种植大户一样,种植和收获季节的劳动用工问题,我也非常头疼。”魏明忠介绍,“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农业生产托管,曲沃的农业生产托管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我就寻思着能不能购买种植和收获的机器,把大蒜这一特色项目进行托管,为更多种植户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同时提高种植和收获效率,降低广大种植户的生产成本。”
魏明忠对大蒜进行农业托管的时候,这里的大蒜种植产业也引起了县农村经营服务中心主任魏洁及上级相关领导的关注。2019年,曲沃县在农业托管基础上,探索果树托管实验。这年,北董乡作为十里八乡较大的大蒜种植基地,也列入了托管计划。
“只有实现大蒜种植机械化,切实降低群众生产负担,带动大蒜产业发展,才符合农业托管的相关要求。”魏洁介绍,“如何对大蒜进行托管,不仅要看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还要看该合作社有没有推动大蒜种植和收获的机械。”
当时,曲沃县还没有种植大蒜的机械。没有机械,托管就存在很大的困难。魏洁在考察大蒜托管计划时,遇到了魏明忠。
“一台大蒜种植机械需要十余万元,如果群众不认可这种种植技术,那么购买机械的钱就可能打了水漂,这个账只有我自己认。”魏明忠介绍,“由于我也种植了数十亩的大蒜,始终无法解决用工难题,思来想去,我决定先行先试。”
2019年秋天,魏明忠花费18万元从山东购买回了一台大蒜种植机。经过各项严格程序的考察,魏明忠和他的合作社承担了大蒜托管项目。
在村民的眼里,魏明忠是十里八乡的实干家,也是闻名乡里的大能人。他不仅种大蒜,也种莲藕,带动了许多群众劳动增收,也带领了不少群众通过种植实现了致富奔小康。魏明忠也被曲沃县委评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人才”,并荣获了“山西省优秀职业农民”荣誉称号。他的务实和实干,一直备受群众认可。
“如何让群众认可我的机器种出来的大蒜没问题,只有从自己的田里先试。”魏明忠介绍,“当年我所有的地都是用大蒜种植机来种植的,不仅栽苗均匀,而且效率很高,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前来观看,不少种植户抱着试试的态度部分地用机械种大蒜。”
农闲时在魏明忠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孙彩霞就是当年的试种者之一。她家种大蒜有20年了,共种了20亩大蒜,其中3亩是自己的地,其余地则是承包别人的土地种植的。跟许多村民一样,没到大蒜种植和收获季节,孙彩霞就开始为找不到雇工而发愁。魏明忠购回大蒜种植机后,孙彩霞家的部分土地用人工进行种植,部分土地用机械进行种植。
“种得均匀,出苗好,管理好了比人工种植的产量还高。”孙彩霞介绍,“第二年到了种蒜时节,我家的大部分土地都使用了机械种植,其他村民也纷纷跟进。”
实践是最好的榜样。第二年看到机械化种植的大蒜生产效果后,魏明忠的大蒜种植机受到了众多村民的欢迎。种完本村的土地,周边村的村民也排队等着来种植。
2019年,北董乡通过魏明忠的大蒜种植机来种植的土地共有600余亩。2020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46亩。
看着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高了,魏明忠心里也特别高兴。2020年大蒜收获前,魏明忠又花费10余万元购买了一台大蒜收获机,当年利用机械收获的大蒜面积达到1066亩。自此,北董乡大蒜的种植和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托管给这里的大蒜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
魏明忠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大蒜收获季节,他会收购村民的大蒜,并联系外地客商进行销售。在销售大蒜的同时,他还积极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大蒜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大瓣蒜、独头蒜种植,开发了富硒大蒜品种,购置了黑蒜加工、真空自动包装机、黑蒜汁提取机及净菜加工等设备,生产了脱水蒜片、蒜蓉、蒜粒、腊八蒜等众多产品。这样一来,既及时消化了生鲜大蒜,拉长了大蒜的产业链条,还解决了村民的劳动就业,提高了大蒜效益。
“按照托管管理相关办法,财政资金对合作社予以30%的作业补贴,这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积极性,也解决了大蒜种植中存在的劳动力缺乏、劳动效率低等难题。”魏洁介绍,“对大蒜进行托管后,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生产成本,而且机械化作业带动了北董乡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