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自家果园查看苹果长势
临汾新闻网讯 在吉县柏山寺乡大庄村西岭自然村,提起果农吕小莉,许多人会为她竖起大拇指,并称赞她的勤劳、朴实和能干。作为一名女强人,她靠着种果树供出了两个大学生,并依靠果树种植“敲”开了致富门。
“今年的苹果没有遭受到自然灾害,个大、均匀,果型好,这样的果子很受客商欢迎。”在秋日的阳光下,吕小莉在果园里一边卸苹果上的袋子,一边开心地向记者说。
2012年,跟周边的许多邻居一样,吕小莉也开始种植苹果。如今,她家20亩地全种成了果树,并依靠苹果种植走上了小康路。
“原来种玉米、小麦,得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就卖不下钱。种了苹果后,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谈到家里种植的苹果树,吕小莉喜笑颜开。
吕小莉所在的西岭自然村位于柏山寺乡东南方向,全村共150户486人,有2个村民小组。苹果是这里的主导产业,由于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宜红富士等优质苹果的种植。西岭自然村有果园2000亩,挂果1900亩,年产苹果210余万公斤。
吕小莉家有5口人,上有两位年迈的老人,下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子。靠着果树种植,吕小莉不仅担负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而且供出了两位大学生。
“老人上了年纪,怕他们累,不想让他们干太多活儿,儿子们一直上学,毕业后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园里忙不过来就雇人干活儿。”吕小莉说,“县里的政策好,经常派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果树种植技术,组织我们参加技能培训,忙时雇来干活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都非常熟悉果园种植技术,让人比较放心。”
两个儿子是吕小莉的骄傲。25岁的大儿子陈强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今年年初,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铁路部门。二儿子比大儿子小一岁,去年从西安一所大学毕业,他学的是汽车维修相关专业,毕业后在外地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假如不是种果树,哪里敢想象我一个中年妇女能供出两个大学生。”吕小莉介绍。
近年来,柏山寺乡党委、政府打造了西岭千亩果园旅游观光园区,这里是吉县县委、县政府承办“果花映秀,探春吉州”苹果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主要场地之一。这里还建设了文化广场、果树培训基地等基础设施,拥有西岭观礼台、有机苹果示范基地、休闲小树林、抗战遗址等旅游资源。这些活动和资源进一步扩大了西岭村的知名度,也吸引了众多前来收购苹果的果商。
“刚装上防雹网,就遇到了冰雹天气,要不是装得及时,去年得损失不少钱。”吕小莉介绍,“防雹工程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果农每亩地只花600元,国家补贴数千元,这项工程的实施降低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跟许多果园一样,在吕小莉家的果园上空有一张白色的网,地下铺着黑色的布,黑色的布下还有塑料水管。这是去年实施的西岭千亩苹果示范园的防雹网安装工程。上可以防雹,下可以浇水、施肥,保证了果树丰产丰收。
“去年收入20万元,今年套了20万袋,按照预期价格,今年收入也不会比去年差。”谈到今年的苹果时,吕小莉高兴地说。
春季举行果花节、槐花节,秋天主办采摘节。数年来,西岭自然村吸引了无数游客,他们在这里赏花摘果、品特色、购特产、体验农家乐。跟吕小莉一样,这里的许多果农都靠着种植苹果过上了小康生活。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