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吕桂明:用镜头为家乡代言

2022-03-08 09:43: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壶口瀑布天下闻名,吉县苹果处处飘香。多年来,吉县一位农民摄影家一边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壶口,让壶口瀑布的美景登上了国家、省、市各类报纸杂志,一边种植苹果、销售苹果,为吉县苹果代言,把吉县苹果销往全国各地。他就是农民摄影家吕桂明。

  吕桂明是土生土长的吉县人,也是因拍摄壶口瀑布成名的农民摄影家、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我家住在壶口瀑布东岸的塬上,距壶口瀑布有17公里。小时候,我常常站在高高的塬畔,凝视滚滚浊流,着实被那粗犷豪放的野性魅力深深吸引。”吕桂明介绍,1999年春天,他结束了十多年的打工生涯,来到壶口瀑布风景区成为一名景点摄影师,为游客拍摄纪念照。那时,相机少,游客多,生意不错。虽然物质生活有一定基础,但他却被扛着长枪短炮来壶口摄影采风的摄影人吸引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桂明不再只满足于为游客拍照谋生,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摄影艺术,用镜头对准了日夜奔流的壶口瀑布。

  “刚开始总是眼高手低,拍的照片总是不尽人意。为了提高摄影技术,我除了看摄影书籍外,还把每一位来壶口瀑布搞创作的摄影家都当成老师,主动跟在他们身后,帮他们背摄影包、扛三脚架,从中学习摄影经验和摄影技巧。”吕桂明介绍,“同行的朋友经常笑我,说我生意都不做了,天天拍‘一股子黄水’的壶口瀑布,对于他们的劝告我只是苦涩地笑笑。”

  为了拍摄壶口瀑布,吕桂明做出了很多牺牲,总是让人难以理解。2004年,在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偷偷把家里仅有的四亩苹果园承包了出去,用承包费买回了一台尼康专业胶片相机;为了方便拍摄,他搬到壶口瀑布东岸山脚下的一孔窑洞里居住。从此,不畏寒暑,不分昼夜,用镜头记录壶口瀑布的瞬息变幻。20余年来,为了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他背着相机跑遍了壶口瀑布周边的每一个角落。一年冬天,为了拍摄壶口罕见的冰瀑彩虹,他揣着相机在冰凌上整整趴了一个多小时,拍摄到心仪的照片想要站起时才发现,他的衣服和冰凌早已冻到了一起,胳膊和腿也冻得发麻,经过慢慢努力活动身体,才得以顺利“脱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随着自身学习的不断提高和众多摄影家摄影经验、摄影技巧的不断传授,吕桂明的拍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他拍摄的各种角度的壶口瀑布照片受到了众多媒体及摄影人的关注和好评。

  自1999年开始摄影创作以来,吕桂明守望壶口20余年,拍摄了以壶口瀑布为主要题材的风光摄影作品和新闻摄影作品10万余幅。摄影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刊登80余幅,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荣获50余项奖项。其中,《黄河生死大营救》荣获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金奖。他还被摄影界誉为“壶口瀑布的守望者”,被聘为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近年来,我们吉县打造黄色瀑布、红色苹果、绿色生态这‘三色品牌’,作为一个农民摄影人,我要用实际行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吕桂明介绍,“在拍摄壶口、宣传壶口的同时,我开始种植苹果、销售苹果,把自家果园的苹果销往全国各地。”

  吕桂明家住文城乡大圪塔村,在家乡的土地上,他种有4亩果园。农忙时节,他走进果园除草、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收获,热情参与其中,并用镜头记录劳动过程,让摄影圈朋友了解吉县苹果种植的全过程。

  “我家苹果地里用的是农家肥,肥料是从养羊户家中收来的,拉回到家中后,在地头堆放使其发酵,随后再施到地里。”吕桂明介绍,“使用农家肥后,不仅长出的苹果口感好、甜度高,而且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吕桂明种植苹果、销售苹果,同时也是在宣传吉县苹果。

  “2015年,被别人承包的果园到期后,我就开始自己种植苹果。”吕桂明说,“原来自己种植的苹果由收购商在果园直接收走。2020年开始,身边不少摄影人通过我购买吉县苹果,得知我有果园后,直接从我手中买苹果。2021年,我家的苹果全部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好评。”

  去年,吕桂明家种植的4亩果园收获苹果5000余公斤,共销售50000余元。在销售完自家的苹果后,他还帮邻居销售苹果。

  吕桂明表示,要继续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壶口的最美瞬间,积极宣传壶口瀑布、宣传吉县苹果,为临汾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