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郑家祥:乡村又响“驮铃声”

2022-03-08 09:45: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手工彩绘的连环壁画,记载了一段艰难的创业经历,记录了一曲艰辛的晋商壮歌,铭刻了一段难忘的家族历史,传承代代不衰的良好家风。

  近日,记者走进乡宁县昌宁镇十里铺村郑家祥的家——“集祥居”,了解壁画背后的动人故事。

壁画环环相扣

  在郑家祥家的大院内,共有10幅连环壁画,这些壁画每一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种场景,既独立成画,又环环相扣,记载了郑家祥父辈们闯荡商海的传奇故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父亲从与人合伙购买的一头骡子起步,逐渐发展壮大,组织了一支200余头骡子的驮运商队,活跃于长城内外、大河两岸,为沿途群众提供便利,为抗战运送物资。”郑家祥介绍,这段经历是近代晋商兴衰的一个缩影,也是其父辈们自强不息、闯荡商海的一段传奇经历。

  郑家祥的父亲名叫郑炳彦,生于1917年,当时正逢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郑炳彦这个寒门家庭出生的农家子弟,却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驮运商队,带着众多乡邻外出运输谋生。

  壁画讲述的是郑炳彦的相关事迹,内容根据郑家祥兄妹和父辈乡邻讲述的故事整理汇编而成。壁画由乡宁书画家白建平手工绘制而成,每幅壁画还配上了精心编创的记述文字。这些壁画既赏心悦目,又教育后人,吸引了不少当地及省内外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驮铃声声”不绝

  “表面风光人可见,背后心酸无人知。”郑家祥如此概括父亲的一生。他把父辈艰难创业的经历通过壁画展示出来,告诉子孙后代晋商创业的艰辛和不易。

  郑家祥家的大院坐北朝南,壁画就绘制于大院南边的墙壁上。这些彩绘的壁画场面壮观,内容丰富,每幅壁画有一个主题,并且均配有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星未落,天未明,驮队要启程。

  骡已喂,马已饮,一路多保重。

  第一幅壁画名为“披星戴月”。图中一盏闪着亮光的马灯高挂在牲口圈旁的木桩上,旁边有喂骡子的妇女,有铡草的汉子,还有挑水、装货的农民,壁画生动再现了驮队准备出行前的情景。

  驮铃响,心早碎,挥手两行泪。

  此一去,几时回,只盼铃声脆。

  第二幅壁画名为“村口送别”。画中一名妇女带着小孩站在大树下,妇女一手抓着围裙,一手拿着手巾向远处挥舞。小孩一手抓着母亲的衣襟,一手举过头顶向着远处挥动。远处的山坡上,一位汉子站在驮队的最后边,向着妇女和小孩挥手辞别。

  第三幅壁画为“跋山涉水”,上边题写的文字为“越过岭,翻过山,山岭起连绵。蹚过河,涉过水,人骡共冒汗。”第四幅壁画为“风餐露饮”,上边题写着“前没村,后没店,铺地盖着天。马需草,人需饭,苦乐在心间。”其余壁画分别为“驮队来了”“千里驰骋”“匹夫之责”“善人善事”“喜迎解放”“再续新篇”。

  “父亲和他的驮队虽已在岁月的风雨里远去,但每次看到连环壁画,耳边仿佛响起久远的驮铃声。”郑家祥说,“在别人看来,墙上的连环画是静止的,但在我的眼中,它们却像滚动播放的电影一般,令人浮想联翩,其中有父辈创业的艰辛和不易,更有家史与国史的血泪交融。”

美德代代传承

  “当初投资400余万元,建‘集祥居’和‘家庭档案馆’,就是源于父亲和驮队的故事。”郑家祥表示,“父亲从与别人合伙购买的一头骡子起步,到发展成一支200余头骡子的驮队,其中既融入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倾注着他的艰辛付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父亲发家致富后富不忘本,修建学校、资助乡邻、广做善事,至今被村民广为称颂。”

  郑炳彦和驮队的故事,感染着十里铺村的村民,也激发了郑家祥兄妹以实际行动传承父辈美德的善举。为此,经过兄妹六人商议,他们收集父辈资料、了解父辈故事,并建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家庭档案馆”。

  2016年4月,郑家祥和弟弟郑全祥出资400余万元,在大哥郑端祥和众侄子的支持下开工建设“集祥居”。这座宅院因郑氏三兄弟端祥、家祥、全祥名字中均带“祥”字而得名。该建筑为仿古式四合院,上下两层共26间房屋,总建筑面积886平方米。

  建好“集祥居”后,郑家祥兄弟把这里打造了成了一个集史料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家庭档案馆。馆内展出照片800余张、版面200余块、书画作品300余幅、书籍500余册。

  家庭档案馆中还展放着郑氏兄弟所编写的《家庭档案》一书。该书共20万字,于2007年开始编写,郑氏兄弟搜集资料、寻访乡邻,经过整理、撰写、修改、校对、刊印等程序,于2010年完成,记载着郑氏家族95年间的变迁和家教家风内容。

  “父母去世早,作为儿女未能好好尽孝道,想起来就感到非常惭愧。”郑家祥说,“经过商议,我们决定编写《家庭档案》一书,将父亲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孝道为先等精神和美德,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

  经过数年的规划和建设,郑氏兄弟结合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集祥居”实际情况,把“家庭档案馆”办成了集家庭档案、郑氏家族文化、书画艺术等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引起了全国各地众多郑氏族人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晋商史,驮队传,佳话在人间。

  集祥居,续新篇,精神代代传。

  这是“集祥居”院内的第十幅壁画,名字叫“再续新篇”,其中寄托了郑家祥兄妹的美好愿望。

  郑家祥表示:“绘壁画、建家庭档案馆,原来只是为了让郑氏族人对后辈进行教育引导,传承良好家风。没想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激发了我们传承好家风、传承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热情,让郑氏子孙后辈把良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