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非集中供暖住户取暖状况调查

2008-11-25 07:42:00 来源:

11月23日,家住群艺馆家属院的退休老干部苏文达正在和老伴读当天的报纸。苏文达高兴地说,今年暖气烧的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屋子暖和了,人心情也好了。本报记者闫锐鹏摄
 
11月15日,城市集中供暖的住户如期享受到了“温暖”。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居民却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各自想办法取暖:烧蜂窝煤、用电暖气、空调……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记者近日走近了他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苏桂英,太茅社区的工作人员,负责东赵巷以北福利巷以南片的居民工作,她告诉记者,这个片区以平房住户为主,大部分是自己想办法过冬,有的是土暖(自己家烧烟煤锅炉),有的是蜂窝煤炉取暖。因为现在散煤一吨也要近700元,干煤更是太贵买不起,若不烧土暖,还得换新锅炉。苏桂英住在东赵南新一巷,也是烧土暖,为了节约烧煤,每天黑夜还要烧一阵柴火。她们不少住户曾努力想接大暖(集中供热),可是大暖不对个人,大暖管道刚“走”到福利巷,还没有到她们的居住地,所以也就只好凑和着过冬了。
据太茅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该社区享受集中供暖、小区供暖的大部分居民都已正常供暖,但仍有个别家属院小区至今取暖无着落,只有住户自己想办法解决。
杨生辉,尧都区二院退休职工,今年已70岁,他和老伴守在蜂窝煤炉子旁,向记者叙述了家属院取暖的情况。他所居住的是尧都区二院家属院,连楼房和平房住户共42户,以前,家属院供暖有专门的供暖锅炉,并有专人管理。去年,锅炉、供暖管道年久失修,不能使用,要想正常供暖,就得42户平摊钱,由于十几年来一直没有烤火费,需要摊的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钱多摊不起,各家只好想各家的办法,于是单元楼里不少住户也和他一样烧起了蜂窝煤。“去年,小区管理人员就开始联系大暖,今年,说是一家要掏5000元的接口费,才能把大暖接上。钱太多,接不起。”杨大爷轻声叹道。接大暖搁浅,只 好都烧蜂窝煤了,今年一块煤球5角钱,比去年涨了近2角,5角也得烧,不然屋里太冷。夏天,儿子住二层,冬天就都住在一层,烧一炉火就行了,挤在一起也暖和点。记者注意到,客厅里,不时有一阵阵呛鼻的味道,杨大爷老伴告诉记者:“这是5毛钱的煤球,味大、火也小,好的煤球得7毛钱呢。”在该家属院的一个角落,记者看到了杨大爷所说的已关门闲置的锅炉房,在一旁的单元楼里不少人家的窗户上伸出了烟筒。
在八角楼小区,今年57岁的老住户刘先生提起取暖,不是叹气就是摇头:“取暖成了我们小区的老大难!以前,有专门的物业负责锅炉供暖,直到去年,锅炉、管道都出现了问题,要维修就得这3栋楼的96户人家摊钱,可是小区连暖气费都收不起来,摊钱就更没指望了。管理不成,物业撤了,没人管了。于是从去年开始,就是大家各想各的办法。”“直到现在,有的住户连前年的暖气费还没交。这其间,小区曾自发选出代表,可由于小区居住人员复杂,不好管理,一连选了两位管理人员都相继不干了,太惹人。”近中午时分,刚刚下班回来的老住户常先生说,“也找过热力公司,可人家说今年我们这个小区不在计划之内。没办法,我从去年开始就是用空调取暖,一个月电费就得500块。”“真希望有关部门赶快来管一管这个被遗忘的角落,让我们如愿把大暖接上,也能暖暖和和过冬天。”常先生的一句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11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就进一步做好全省城乡群众冬季供热取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近期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行政区城乡居民的供热取暖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要深入城市社区、供热单位、学校、企业和偏远乡村,认真协调解决城乡群众供热取暖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经过努力,今年,临汾市区集中供暖面积已达800万平方米,占到远期目标—— —1700多万平方米的近一半,共有38800多户居民享受到了集中供热服务。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继续加大集中供暖建设力度,力争让更多的市民用上“大暖”,温暖度寒冬。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小区和住户,有关部门也将采取措施,尽量协调存在问题,帮助解决困难,做到不让群众受冻。
相信不久的将来,供暖不再是难题!(本报记者张玉萍)
【责任编辑: 李甲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