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在行动

2014-03-04 20:22: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记者给咱来拍照

医护人员测血压 

进村入户来义诊 

精心打扮更上镜

带着对农村老人的浓浓关爱,3月3日上午,本报学雷锋小分队联合临汾莉轶糖尿病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前往尧都区刘村镇参峪村,为村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利用手中的相机给老人们拍摄全家福和免冠照片。

上午9时,学雷锋小分队与莉轶糖尿病医院部分医护人员赶到村中孔圣庙时,村中喇叭不停播放着“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免费照相”的消息,村民们扶老携幼闻讯赶来,即将竣工的孔圣庙内人头攒动,场面温馨。“不用上医院,不用排队挂号,在门口就能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这样的活动,能让村民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距离市区有10多公里,村民们看病、照相都不是很方便。平时,村中老百姓实在捱不过去,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大多时候就是吃些药,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血压、血糖更是长时间才能测量一次,听到广播里说有这样的活动,他和邻居们一起过来。

摆好桌子、调试好设备,医护人员随即进入工作状态,为前来测量的村民进行细致地检查。

“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高血压都不正常。”卸下听诊器,负责测量血压的医护人员“客串”起了护士,耐心地向他们解答有关医学的保健知识,嘱咐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血压、血糖变化,在饮食上要注意荤素搭配,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在数码相机、手机普及的当下,拍一张照片也许再简单不过,然而在偏远的乡村,许多饱经风霜的老人也许自己的照片非常少。带着对乡村老人的关怀,本报学雷锋分队拿起手中的相机给老人们拍照。

上午9时,在村中孔圣庙,摄影记者们搬出三脚架,寻找好最佳摄影位置,调试设备,忙得不亦乐乎。

“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很多时候并不符合要求,记者同志们能给我们拍摄免冠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73岁的张志刚照了一张免冠照,同时还和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看到相机里的照片,得知随后记者们还会把冲洗好的照片给他装裱好送过来,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上午10时,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和摄影记者分头来到村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拍照片。

让笑脸定格 让爱心延续

“阿姨,您慢点,来这边体检!”3月3日上午,本报记者和临汾莉轶糖尿病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尧都区刘村镇参峪村,免费为当地的村民拍摄照片、测血糖、量血压,践行雷锋精神,为村民送去关心和帮助。

上午10时许,在村民张西凤的家中,行动不便的她一见到志愿者的到来,激动地握着我们的手,连连示意我们坐上炕头。在医生叮嘱她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时,她频频点头,医生还对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当记者表示会为她免费拍摄照片时,她更是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

“血压110,80……”在85岁的老人刁百记家中,医护人员认真地记录着相关数据,并向老人介绍着一些健康方面的常识,说实话,我都好长时间没有拍过照片了,你们办的都是实事。”老人微笑着说。

志愿者走进81岁的村民焦金枝家中时,因高血压正卧床的老人连忙坐起来,听到记者要给她免费拍照时,她高兴得合不拢嘴。记者帮她认真地梳理好头发,镜头前老人神采奕奕的笑脸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点滴温暖 绽放美丽

“城里的医院过来义诊啦!”报社的记者免费给照相啦!”3月3日上午9时,村民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个喜讯,大家纷纷放下农活赶来求医问诊。

一位85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来到摊位前咨询,医务人员细心地帮他挽起衣袖,测血糖、测血压。得知各项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老人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不住地感谢:现在年纪大了,出去一趟真不容易,今天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真的要好好谢谢你们。”

不一会儿,村里的老人蜂拥而至。检查完身体后,老人们翻出平时过节才穿的服装,激动地排队等待照相。一位穿着藏蓝色唐装的老人把自己的老伴拽了过来,跟架好相机的记者念叨起来:结婚的时候都没有留个影,现在得补上。”当真正面对镜头时,两位老人羞涩地低下头,胳膊虽然挽到了一起,身体却拉开了距离。

考虑到一些老人腿脚不灵便,不方便出门,几名医护人员和记者组成小分队,把健康和快乐送进家。

到达目的地,记者们给老人梳理头发、整理衣服。老人们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记者迅速拿起相机,捕捉到珍贵的画面。

阳春三月,春风徐徐吹来,村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心与温暖。虽然活动结束了,但爱心会一直延续,但愿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绵延下去,将阳光传递给他人,让生活处处充满着幸福的气息。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