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开什么重要会议,领导人都要在会前看望与会代表和人员,新闻单位都要对此作出报道,这似乎已成定规。领导看望代表,关心代表生活,倾听代表意见,与代表面对面交谈,这本身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新闻资源,极具新闻价值,大有文章可做。可久而久之,一些跑会的记者对这类活动却似乎失去了兴趣,写出来的报道要么三言两语、高度概括,要么程式化、套路化,枯燥乏味。这是很不应该的。
如何改进领导人活动报道?关键是记者要有正确的认识,有抓新闻的意识和强烈欲望,并敢于突破固有的表现套路和模式,不拘一格放大领导人活动中的闪光点,凸显新闻点,把领导人报道得亲切一些、自然一些、风趣一些、真实一些,切忌让领导人板着面孔打官腔。
地应以平视的角度来观察领导,用和谐的场面来温暖读者,用温馨的一刻来感动读者。一个立体的、鲜活的领导人形象,肯定会更受受众欢迎。跟普通人一样,领导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个性特点,报道领导人,我们应该避免单纯地表现领导人严肃的一面,而应努力发掘领导人身上的多种气质,特别是发掘领导人身上的人性美,展示领导人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报道才能减少领导人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感,才能给受众真实、实在的感觉,才能契合受众的脉搏,让人难以忘怀。
1993年零陵地区(现永州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报到的当晚,地委副书记邹金鷟,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卞翠屏,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刘桂阳,行署副专员郑纯发等领导,代表地委、行署到驻地看望出席会议的区、乡书记,勉励大家把农村工作做得更好。这本是很“例行公事”的一个活动,按说难以写出什么出彩的东西。我去作报道,却不甘心例行公事,眼睛紧紧盯住各位领导,领导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尽收眼底。我努力从细节入手,以求别开生面,增强报道的亲和力。我写了三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在看望的第一站潇湘宾馆406房,市委副书记亲切地询问大家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第二个细节:走进412房,市委秘书长拍着门楼下瑶族乡书记的肩膀风趣地说:“怎么样,门楼下今年要改成‘门楼上’了吧?”第三个细节:常务副专员见到一个熟悉的小乡书记,特地把他介绍给分管农业的副专员,笑着说:“这个乡没有乡镇企业,请你这个分管农业的专员多支持一下哟!” 三个细节,三种情趣,亲切自然,活灵活现,一条460字的小稿子(标题:《“加把劲,今年再上新台阶!”》)一下子就写活了,几个领导人个个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领导人开会时在台上正襟危坐,这不奇怪,很正常。领导人走下主席台,和群众在一起,该说的说,该笑的笑,风趣幽默,这更正常。我们写领导人的活动,就应该少些顾虑,放开手脚,尽量写得生动有趣一些,别让领导人一天到晚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领导人谈笑风生,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应当谈笑风生。
文章即将结束,忽然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特别喜欢玩的一种万花筒。万花筒看似简简单单,但只要稍稍一动,它就会在你的眼前呈现出无限的花样来,让伙伴们爱不释手。我想,写新闻我们是否也该学学万花筒,多转转、多动动,无限花样的好新闻也许就会呈现出来。本来嘛,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
(作者系湖南永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向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下一篇: 走进基层 学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