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石巍
非事件性新闻是区别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非事件性新闻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人们很难一眼看出它的价值,通常它是记者缜密调查研究和精心提炼主题的产物。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非事件性新闻?
非事件性新闻的发生、发展是渐进的,事情的本质也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集中地表现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或一个事件上。因此,要想从非事件性新闻中提炼出重大主题,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审时、度势、取材。例如,曾获辽宁省广播新闻二等奖的作品《缺乏市场观念 皇帝女儿也愁嫁》,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正宗南果梨产地——千山区大孤山镇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光靠拣几筐南果梨蹲集头子去卖,一天也卖不了多少。”而海城市大屯镇由于市场意识强,镇里派专人外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南果梨,把南果梨送到北京参加亚运会果品评比,获得了银奖……用两个单位、两种做法、两种结果的对比,突出了一个重大主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农民也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这篇报道把两个单位捏在一起写,用两个单位的事实共同突出一个主题,只有非事件性新闻才能做得到。
记者要想用事件性新闻去宣传先进典型并写出个性特色是很难办到的,非事件性新闻则不然,选典型,写出个性特色,它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记者的能动性,且可以突破一厂一店、一时一事的写作模式。
辽宁省鞍山市的永安集团公司是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为宣传好这个典型,记者统观这家企业17年的发展轨迹,写出《项丽英换“将”》(辽宁省广播新闻二等奖),这篇消息选用董事长项丽英聘请有学历、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大学生逐步换下曾为企业初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家族老将,以及大学生进厂后逐步改善管理模式、研发新产品等大量事实突出一个重大主题:私营企业要想有大发展,就必须改变家族式,冲出作坊式,走向现代化。
过去曾听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讲,作为一名记者,不仅要能抢新闻,还要能压新闻。为什么要压新闻?我想他说的压新闻主要指的是压非事件性新闻,压到你找到一个足以能带起过去发生的事实的好由头才能去写,压的目的就是要确保非事件性新闻的新,以新闻带旧闻。例如,获辽宁省广播新闻一等奖的《鞍钢靠出口技术发“洋财”》,构成这篇新闻的大量事实都发生在5年多时间里,为了找一个好的新闻由头,把鞍钢5年多时间里做的工作写成新闻,记者不惜一等再等,终于等来了一个好由头:“昨天下午3点,鞍钢在体育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去意大利出卖技术、9个月赚回5500万人民币的69位工程技术人员凯旋。”用这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做由头,带出了鞍钢在以前5年多时间里发生在这一主题上的事实,也就顺理成章地把旧闻变成了新闻。 (作者系辽宁鞍山广播电台记者)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匿名新闻源应多用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