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新闻源应多用直接引语

2013-08-12 11:35: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3年2月4日《中国记者》刊登了王志静撰写的《匿名新闻源应多用直接引语》一文,他认为:若一篇报道中出现了匿名新闻源,那么,记者对于匿名新闻源的话语,应尽可能地采用直接引语。匿名新闻源本身已经让新闻真实性受到了一定削弱,如果再用会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一定弱化作用的间接引语,将使新闻真实受到双重损害,这是新闻报道应该力求避免的。

没有经过核实的匿名消息来源所带来的新闻不仅仅表现为虚假新闻,更为严重的是隐藏在虚假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对新闻职业的认识不足,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漠视。这也是产生“伪匿名消息来源”的根本原因。新闻记者必须把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说在不得不使用匿名消息源的时候,记者应该考虑到这样一些因素:报道的重要性、消息来源的动机、匿名的原因、是否缺乏其他消息来源、不能为了竞争而放松对新闻伦理的要求。

真情实感是新闻作品感染力的源泉

2013年2月5日《新闻爱好者》刊登了刘保全撰写的《真情实感是新闻作品感染力的源泉》一文,他认为: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又是通过人们七情六欲的追求而色彩缤纷。如果我们笔下的新闻作品把这些都舍去了,即使再重大的题材也会成为没有血肉的“骨头”,很难打动人。所以,新闻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入心入脑的情感活动。它一旦触发,往往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万途竞萌,在受众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共振。

当然,新闻报道绝非无情物,但新闻报道中的感情因素,并不是可以任意作渲染的点缀品,而是新闻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新闻中感情的抒发,既不完全等同于散文,又有别于文艺作品。新闻中感情的表露,主要是靠形象传神,寓情于事、寓情于人、寓情于景中;靠以理导情,优秀的新闻是理性的,但是新闻中的理性又常常与情感交融在一起,因理见情,理在情中。没有理性、思想的新闻,常常也没有什么感情;感情淡漠的新闻,思想往往也肤浅平庸。优秀的新闻报道,必定情理兼备,情真意切。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