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常中凸显新闻价值

2013-08-12 15:59: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 蒋剑翔

采写新闻报道,首先考虑的是新闻事实的价值大小。价值大的新闻事实,肯定可以写,不必担心发不出稿件;而对价值较小的新闻事实,就要三思而行了,一般情况下最好别写,写了发不出会引起多方面的尴尬。

在省级党报上,银信部门的新闻稿件历来比较少,偶尔有几篇也只是银企合作、银行支持地方建设、大额贷款之类的新闻,一般基层信用社是很难上稿的。新田县信用联社是个并不起眼的小信用社,他们邀请我去采访,开始我很有顾虑。如何从很平常的经常性工作中抓出新闻,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别人放贷,他们也放贷,这肯定难成好新闻。别人揽蓄,他们也揽蓄,这更成不了新闻。忽然,墙上的一条标语吸引了我:“治奢治贪非小事,‘省吃俭用’乃美德。”这可不一般。信用社是管钱的单位,他们若“省吃俭用”,百分之百是好新闻。循着这个思路去观察、采访,果然大有收获:信用社统一办起了内部食堂,机关人员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一律凭票就餐,每人每餐5元钱。联社机关原有2台小车,对外拍卖了1台。纸、墨、笔、砚及电话费、会议费、小车修理费等,均实行限额管理。10个月节省招待费10多万元,节省电话费、会议费2万余元,节省小车油费、修理费2万余元……《管钱的也要省吃俭用/新田信用联社勤俭兴行》,很快我写出了一条鲜活的新闻稿,稿件迅速登上了《永州日报》和《湖南日报》两家党报的要闻版。在一般人看来,管钱的单位有钱用,花钱会大手大脚。管钱的单位省吃俭用,甚至在一本材料纸、一瓶墨水、一个电话上死抠,这肯定就有些“反常”了。反常中往往蕴藏有新闻。如何在反常中发现新闻、凸显新闻价值,这就要看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功底了。

(作者系湖南永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附湖南日报新闻稿:

管钱的也要省吃俭用

新田信用联社勤俭兴行

本报讯 11月21日,新田县信用联社主任唐桂生主动将10月份超支的41元办公电话费交到了财务股。像这种事在该社已习以为常。唐桂生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是‘管钱’的单位,但也要在一本材料纸、一瓶墨水、一个电话上死抠。”

新田县信用联社旗帜鲜明地提出“治奢治贪非小事,‘省吃俭用’乃美德。”今年来他们采取多种措施,严格财务管理,努力节省点滴开支,勤俭兴行,聚财为民。过去上面来人、干部下基层都兴下馆子、坐包厢。今年他们在联社和基层信用社办起了内部食堂,联社机关人员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一律凭票就餐,每人每餐5元钱。联社机关来人来客,绝大多数时候是在机关食堂招待。联社机关原有2台小车,6月份对外拍卖了1台。对纸、墨、笔、砚及电话费、会议费、小车修理费等,单位均实行限额管理,节约归公,超过自理。1月至10月,该社通过“省吃俭用”,共节省招待费10多万元,电话费、会议费2万余元,小车油费、修理费2万余元。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