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涌凤城
——汾西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凸显
临汾新闻网讯 文明花开别样红,展露新姿再著花。仲夏时节,走进凤城大地,处处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成块的绿地生机盎然,新型住宅小区优雅舒适;干群关系亲密无间,和谐融洽,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向上向善,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这是汾西县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筑牢全县干部群众思想根基,凝心聚力谋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美丽汾西”社火活动,“欢乐送基层、文化进万家”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消夏文艺活动……一个个展现凤城文化魅力的文化活动让汾西大地活力四射。“文化催生文明、滋养文明、打造文明。”在创建活动中,汾西县紧紧依托师家沟旅游文化、姑射山自然文化、地灯秧歌传统文化等资源,以文化育文明,以文明淬精神,让创建彰显汾西文化特色。近年来,该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刘家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用文化铸魂,用文化育人,用文化聚力。同时,该县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艺演出、体育健身、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文化活动。
常在凤凰广场锻炼身体的退休干部马老高兴地说:“汾西文化活动越办越精彩,文化氛围是越来越浓了!‘坚韧、包容、务实、图强’,这是汾西人的追求和境界,更是汾西的城市精神和品格!”
文明创建彰显活力
人民群众是创建文明的主体,同时也是承载文明的主体。近年来,汾西县把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理念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细胞工程”,从党员干部到社区居民、从机关单位到社区街道、从县城到农村,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机关、村镇和文明户文明个人创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活动的基础上,创建了8个文化站和120个农家书屋。面向全国开展“汾西精神”有奖征集活动,精心组织首届“汾西县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持续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我们的节日”、“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提升了素质。
如今走进汾西,你见到的是一张张友善和热情的面孔。“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文明用语的使用频率多了,自觉排队、尊老爱幼的人多了;闯红灯、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的人少了。“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在汾西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转化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汾西县环卫队61岁的环卫工人武马记接过200元慰问金,感动地对前来慰问的县文明办代表说:“谢谢你们还惦记我,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的今天,共产党好啊,好啊……”这是该县开展慰问道德模范的感人一幕。为了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近年来,该县持续开展了“文明铸和谐、爱心暖凤城”送温暖活动。同时,他们还在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领域,组织开展关心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献爱心、送温暖”实践活动、“文明礼仪”践行活动、文明单位和文明村“结对帮扶”创建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等八项道德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凤城形象,让困难群众、道德模范、文明公民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该县以“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为载体,在省市级文明单位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网络等媒体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形成了“争做文明人、处处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城市建设提升形象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伴着初升的朝阳,汾西县城内凤凰生态公园红歌合唱团正在放声高歌,用歌声将激情点燃,为凤城提气提神。
近年来,汾西县按照“规划引领城市科学发展,项目带动城市建设,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力度,城市建设大刀阔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2011年以来,该县专门聘请国内规划专家,完成了“三垣一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先后建成了汾西大道、平安大桥等标志性建筑,完成了古郡新区开发,平安小区廉租房建设工程,持续开展了师家沟清代民居、姑射山真武祠保护性修缮等文化旅游重点工程,启动了锦华名苑、金御华府等现代化住宅楼建设,建成了凤凰生态公园、晨曦休闲公园、汾西植物园等休憩锻炼场所,绿色生态示范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如今,走进汾西,街道整洁,楼房美观,绿化景观、休闲广场优美雅致,一张张笑脸写满了祥和,文明之风吹遍凤城大地。(侯建兵)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