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霍州市辛置镇北村因地制宜把握新村情,在经济发展、村民不断富裕的同时,积极开展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北村地处霍州市南部矿区镇中心地带,紧邻霍侯一级公路、南同蒲铁路,两条市级主干公路穿村而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决定了北村的独特村情。随着一批企业落户于此,大批土地被征用。驻地企业、厂矿多,也为全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他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做到了起步早、定位准、基础牢,效果好。近十年来,该村围绕“三产”服务业,建起一条2公里长的商业街,沿街五十多间商铺全部由集体建设,出租给本村村民经营。经商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家家有店铺,日日有收入,如今,商业街日益兴旺,成为霍州南部农村的商品集散地。
随着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日益富裕,北村“两委”班子始终保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态势,下大力气,努力创建精神文明村。
一是创新机制抓队伍建设。该村围绕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的文明和谐村风等工作重点,“两委”班子着手从机制创建上着手。他们先后建立起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事服务队、舞蹈队、太极队、书画组,这些工作机构和队伍有工作人员、工作职责,既务虚,又务实。着力培养引导村风民风建设、倡导文明和谐的新生活。
二是舍得投资抓阵地建设。近年来,北村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大型怡园健身广场、图书阅览室,戏台等设施,满足村民文化体育活动需求。
三是办实事抓民心工程建设。富裕村的干部如何当,钱如何花、路如何走?历年来,北村“两委”班子有钱不乱花、不胡花,一心用在惠民利民为民办实事上来。十多年来,北村一直坚持村民福利发放制度,逢年过节每个村民人均150元的面、油,同时初、高、中学生,60岁以上老人、学校教师另外加面粉一袋、油2.5公斤。
村里还成立农机服务队,免费为村民耕地。尤其在教育投资上更是不遗余力。该村在全市最早建起教学楼,寄宿制学校。今年年初,为弘扬继承本村历史文化,开始编修北村志,教化育人。
北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坚持多年不松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村呈现出一种向上向善的良好村风民风,全村一派和谐景象,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该市明星红旗党支部。(邢璐)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