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日报社新农村周刊 范韶华
去年,在报社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同事们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饱含深情采写出了一批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犹如一股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成为报纸版面的一道道亮丽风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感动和强烈的震撼。
众所周知,基层是新闻的发源地,记者要写出鲜活的稿件,坐在办公室不行,泡在会议上不行,浮在上面不行,只听汇报不行,靠上网抄材料也不行,出路在于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中去,到生活中去“抓活鱼”,当然,鱼在水里是游动的,“抓活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要有一手真功夫,有一套硬本领,做到愿抓、能抓、抓得住。
去年6月18日,省农业厅和市农委组织有关小麦专家对洪洞县曲亭镇逍洞村村民李生明高产地块进行了实打实收,当我接到主任安排的采访任务之后,心想,这已经是连续两年在同一个小麦高产示范区进行的实打实收,把去年的稿件拿出来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完全当做了应付了事。后来,到达现场之后,当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定一研究员公布实打实收结果后,顿时,现场农民朋友和农业专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专家组测量认定,平均亩产达710.1公斤,比我省去年高产纪录705.9公斤高出4.2公斤,再次刷新全省冬小麦单产纪录。我当即深入田间地头,转变角度、深入采访、认真地仔细地挖掘和提炼新闻的主题,从中捕捉有价值的线索,挖掘那些闪光的新闻素材。特别是在标题制作上下了很大工夫。大家知道标题是一篇稿件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为此,我在制作稿件标题时进行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为“710.1公斤!纪录是怎样刷新的”,同时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天时:风调雨顺助高产,地利:精耕细作促高产,人和:合力攻坚创高产,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色就全部概括了进去。由此可见,“抓活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主动擦亮“新闻眼”,善于捕捉“好线索”。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和敏锐的双眼去感受,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才能发掘出更有意义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作品。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2011年全国报纸语病100例
下一篇: 普法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