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视觉化变革初探

2014-12-29 17:07: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田  凤

    

眉清目秀:纸媒图存的视觉化变革

一张报纸给人留下最直观印象的就是版式外观。只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版面,才能在人们匆忙阅览时吸引眼球,留有印象。这是后消费时代纸媒竞争的残酷现实,也是纸媒视觉化变革的时代背景。

在纸媒的黄金期,吸引人注意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浓眉大眼”,其突出代表就是《北京青年报》。当时,《北京青年报》倡导厚重标题,提倡“三步五秒效应”,即用突出抢眼的大新闻标题制作,在三步之外就让读者看清,五秒之内就让读者认出“这是北京青年报”,并决定是不是购买这份报纸。

而近年来,清秀型的报纸版式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追捧和市民的喜爱。以北京报业市场来说,《新京报》从2003年创刊起就选择了清秀简单的版式,字体磅数轻,图表照片等都尽量少加框甚至不加框,稿件之间只以最简单的细黑线加以区分,甚至索性用留白来区分稿件。

在提倡清秀化版式的今天,所有版面也都从“重装修”变成了“轻装修”。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大元素会左右人们对版面视觉的感受——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边框或边线,版面留白以及版面用色装饰。

以《北京日报》为例,改版前后,主标题从浓重的黑体变成了笔画略细的兰亭黑,栏宽和字距也都有所调整,再加上加大版面留白,要求每篇稿件之间至少有三行的空间。这些措施,都使得原先看起来密密麻麻的版面显得更加疏朗大气。

在分割线的使用上,常用来区分稿件的1磅、1.5磅甚至2磅分割线全部停用,只使用最简单的0.32磅细黑线。照片和图表下部经常压着的底图阴影也全部停用。另外,对标题和正文字号也做出了改变。以改版前和改版后的版面相比,新的版面明显清秀了很多。

而在装饰方面,《北京日报》之前经常使用饱和度高达99的重色块装饰图片,但现在这种装饰元素已停用。版面尽量避免使用色块来强调某个稿件或某张图片,即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只用浅浅的底色。

图表新闻化:纸媒视觉化解读的途径

近年来,根据新闻制作图表已经成为纸媒视觉化变革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原本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新闻,正是因为图表的表现力,才再度激发了人们去阅读报纸的积极性。这种视觉化的表达效果,有人称之为“新闻仿真图”,或“新闻图解”。这种插图往往会取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有助于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事实。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熟练使用3D制图,并加配详尽的说明文。有时,一张制作完备的图表完全可以抵得上一篇一两千字的稿件。这种变化,既提升了纸媒的专业化水准,也使视觉化效果更上了一个台阶。

视觉扁平化:与新媒体交融能否带来亲近感

通俗地讲,视觉的扁平化设计就是在视觉元素中除去之前常用的渐变、立体和阴影效果,完全以平面化的图形来传达设计信息。相比于拟物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注意信息的内容,视觉感受更简洁,更直观,更清晰。

图表风格的扁平化,是和报纸版式的清秀化一脉相承的。作为报纸版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简单大气的版面上,却放着一张元素繁琐,制作复杂的图表,就会形成风格冲突。

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追求扁平化视觉设计。纸媒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两点:视觉的极简主义,功能的最优表达。用最简单的界面达成最详备的功能。

一直以来,国内许多纸媒都对版面设计寄予厚望,不少报纸每到一个时期都会考虑改版,从视觉上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不过,频繁改版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做出一些视觉化设计上的调整,就能够有效反映读者需求,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