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刊 李晓琳
记者,顾名思义是记录的人,记录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记录多姿多彩的不凡人生,记录感人至深的精彩片段,记录灭绝人性的罪恶行径……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记录了许多精彩的章节,捕捉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一个绿色的希望
2008年,《财经周刊》创刊之初,我们策划了《打造宜居城市系列报道》。那年的春节里,我穿梭于街头巷尾,跑社区、进民宅,走访了许多市民,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市园林局、建设局、规划局,了解近年来临汾城市建设及未来的规划情况;拜见了我市著名作家乔忠延等专家学者,他们和我谈起了当年“花果城”的美景和老公园的记忆;那年元宵节,我走进了搬迁至马务桥南的市人民公园,至今,我依然记得公园大门口那锈迹斑斑的牌匾,依然能想起公园里动物们那落寞的表情,依然难忘记在公园里工作了20多年的老书记,对公园的那份执著感情。
带着美丽的回忆和市民的期盼,第一篇系列报道《市民呼唤街心公园》推出之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随后,我们又针对城市公厕少、市民如厕难等城市顽疾推出了《卫生城市,离我们有多远?》等报道。该组系列见报之后,全市召开了“三城联创”动员大会,我们的报道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得到了社会各界同仁的认可。
一个蓝色的梦想
2009年6月《临汾民航机场建设系列报道》见报,为了采写这组系列报道,我先后历时数月之久,来回奔波于市政府、发改委,临汾民航筹建处等部门,在市志办查找资料,五次驱车跑到乔李村及机场四周的村村落落,历经几个昼夜的艰苦奋战,长达6000余字的第一组系列报道见诸报端,此组报道的点击率很长时间一直在临汾新闻网上位居榜首。2010年7月,临汾机场获批,我们又适时推出了3篇万余字第二组临汾机场系列报道,和全市人民共绘蓝天之梦。
一个红色的榜样
今年4月,报社成立了马健采访报道组,我又一次有幸参与了此次采访报道任务。采访中,连续几天进机关、入农户,见领导、访百姓,一天最多时,走访了七八个村庄数十名群众;采访中,一个在领导眼里敢想敢干,在同事心中会学会干,在百姓心中敢作敢为的基层乡镇干部的形象在脑海里一点点清晰起来。如今,马健精神感染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百姓希望我们的干部能像马健一样,一心为民,鞠躬尽瘁,这就是红色榜样的力量。
红、绿、蓝是生活的色彩,也是人生希望、梦想、力量的色彩。记不得,采访的路上有过多少次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记不得,为了完成稿件经历过多少不眠之夜。记不得,多少个节假日奔波在采访途中。记不得,为了核实一个数据,了解一段实情,遭遇了怎样的误解和白眼,甚至流下委屈的泪水……但所有的艰辛和付出,在文章化为铅字,在报道被读者肯定和认可的那一刻,全部化为收获后的喜悦与欣慰。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人民日报总编室汇总的四类易错字
下一篇: 83期报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