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是用脚板写出来的

2011-06-08 09: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万阜乡是侨乡青田县的最偏远山区乡,是浙报集团结对帮扶单位,也是浙江日报的一个基层联系点。在当地工作生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我每天深入到群众中去感受、去发现、去倾听,在做好乡干部和省派指导员的同时,利用双休日和晚上写实事、说实话、诉真情,从农村的变化和村民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新闻,采写的230多篇生动、鲜活的报道让我离新闻现场更近,也让我更明白了到基层现场抓“活鱼”,必须有立体思维,并注意新鲜性价值。
 采写基层新闻的立体思维包括立体指向、立体起点、立体结论等方面。立体指向是指记者的思维不能只看到一个点,一条线,而是指向各种目标,在基层众多、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把握一般规律性的东西,使之准确、可靠。立体起点是指从多种事实、多种评判标准中去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东西。问题的起点不能是孤立的,而是应该前后左右相互照应的。立体结论是指对事物发展的结果做出多个相容的结论。
采写基层新闻有了这样的立体思维后,就会特别注重新闻的新鲜性价值,即内容要新颖,时间要新近,给受众以新鲜感,它是选择新闻事实的第一个着眼点。因此,新闻的新鲜性必须是人们欲知、应知的信息,或者是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把握出新的意义,向受众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从中领悟出道理,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
 这种令人“恍然大悟”的新闻,总是角度新、主题新、题材新的综合。如去年3月12日刊发在浙江日报4版头条《城里安家 山上创业(肩题) 
 青田居民返乡种菜(主题)》一稿,就是我到田间地头看村民种菜了解到的素材。农民种菜虽很平常,但居民返乡承包闲置土地种菜,造就一个个“高山创业园”,这自然让记者将其作为具有新鲜性价值的新闻精心采写。
 基层新闻的新鲜性要求是由受众“求新”、“好奇”、“给力”的心理决定的。这就要求记者采写基层现场新闻时,要顾及到受众的心理特点和受众所具有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关注健康向上的、能给人启迪的新闻事实。
2009年12月22日,我在万阜乡中心学校和师生们打篮球时,看到五年级男生夏利东的鞋几乎磨得没有底,但这个坚强的男孩却依然说不冷。大冬天的,学生穿的鞋竟然没底,这是单一的现象吗?我通过对全校280名学生的调查核实,发现是有那么一群学生,大冬天没有手套、没有袜子、没有鞋底,一支铅笔要用一个学期……这时,如果用单一的思维来看待学生贫困现状,就会认为是一个农村太落后的问题;如果用立体思维来看这一问题,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山区学生的贫穷,不单单是学生父母的问题,它涉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结对助学等是否在农村得到落实等问题。于是,从2009年12月23日起,我在今日早报发表了《开往青田县万阜乡的爱心列车》等30多篇系列报道,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所偏僻的学校。到2010年8月,社会各界共为学校捐款捐物达70多万元。青田县也投入50多万元修缮缺窗户的教室,改善学生就学环境。   

(据《新闻实践》杂志)

俞佳友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学贵有恒

下一篇: 一稿三写找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