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常与记者打交道的干部群众反映,他们在与记者的交往中觉得一些记者也有官气,而且官气很浓,甚至官气逼人。
官气表现之一——摆架子。有的记者爱把自己当做“上面人”,似乎高人一等。下去车子接,回来车子送。
官气表现之二——讲排场。有些记者采访时不是直接接触采访对象,而是喜欢找当地政府部门,由他们安排采访事宜。采访时有人接待,有人陪同,前呼后拥。连续采访,喜欢蹲高档次的宾馆,讲舒适、图享受。
官气表现之三——会用人。少数记者写稿自己不动手,让通讯员写个初稿,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改修改,搞“深加工”。有的甚至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在稿件上毫不脸红地署上自己的大名。
官气表现之四——搞交易。某些记者不知何时也像那些腐败官员一样,拿原则私下交易。他们把新闻当成“摇钱树”,搞有偿新闻,甚至假新闻。你出钱我写稿,出多少钱给多大篇幅。
记者的官气表现不一而足。这种官气本质就是思想道德滑坡,缺乏政治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脱离人民群众。它虽然集中表现在极少部分记者的身上,但是其危害性不小,它破坏媒体的声誉和记者的形象,影响记者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实在不可小视。
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上连党和政府,下连广大人民群众,一举一动都受到大家的关注。记者必须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多看、多听、多问、多思,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质量、受群众喜爱的新闻精品。因此,加强和改进记者的作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责任编辑: 邱睿】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新闻从业者必读:记者的“二十五条军规”
下一篇: 浅谈30年发展的报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