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应该学点语言修辞逻辑

2009-08-11 17:1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吴万里在《今传媒》杂志撰文指出,当今主流媒体中不少记者、编辑虽然都是大学毕业,有的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但不少人不是专攻语言、修辞、逻辑的,所以在新闻报道中仍然常会出现语病,有些虽然不属语病,也因考虑欠周,带来表述上的一些麻烦,下面请看两例:
翻开5月2日《解放日报》头版有一则重要新闻,题为《一名经沪转机墨西哥旅客在港确诊甲型H1N1流感阳性(引题)上海连夜布控严防疫情扩散(主题)》。新闻的主标题没有问题,但初看引题,确实也像上例那样易使人产生歧义或误会。“一名经沪转机墨西哥旅客”,很容易使人理解成“一名经沪转机去墨西哥的旅客”,其实这名旅客是转机去了香港,并“在港确诊甲型H1N1流感阳性”。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也请教了严老师,他说其实在“墨西哥旅客”前加一个“的”字,锁定他是全句的主语,就不易使人产生误会了。我想对啊!“墨西哥旅客”应是全句的主语,之所以被理解成“转机去墨西哥的旅客”,是因为这儿的墨西哥变成了目的地——宾语了,只要在它前面加一个“的”字,就可轻易地化解此问题。确实,现在念一下全句“一名经沪转机的墨西哥旅客在港确诊甲型H1N1流感阳性”,就字顺意顺,不易产生误会与歧义了。
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汉语是十分奇妙的,只要多斟酌,多从语法、修辞、逻辑上考虑一些问题,就能使传情达意做到清楚、明白、准确无误了。新闻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字匠、文字工作者,所以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十分有利。记得毛主席生前除提倡“学点鲁迅”外,也提倡过“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所以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字表达水平,学一点儿语法修辞逻辑也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