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位毅在2011年12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撰文《什么样的作品能引起共鸣》,他认为:对于新闻性的作品,无论是短消息还是专题报道,在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同时还承载着一个功能,即表达作者的立场、态度和倾向,从而影响受众的判断。换言之,就叫引导受众。
在具体谈提高作品引导力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想通过作品把受众往哪儿引导?我想,宣扬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应该是媒体人追求的目标。应该避免宣传口吻;具有人情味;真实;不讲空话套话;多讲普通人的故事;多讲故事,少讲道理,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要写出具有上述特征的作品,我认为,到基层去,是基本而有效的途径。到基层去,发现普通人的故事,发现大城市以外更大的中国现实,即中小城市、农村、偏远地区。当前的“走转改”活动正是一个能写出引起受众共鸣作品的好机会。走基层应该是长期报道政策,而不是一阵风,热闹之后就过了。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改文风”的三种可行性途径
下一篇: 如何提高民生新闻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