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要做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讲究修辞。现在我们制作新闻标题,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政治上、事实上和文字上的准确无误,而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即要在上述基础上追求标题内容的新颖、生动、醒目,形式的活泼、多样化、有文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赢得读者。
(一)比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打比方是新闻标题形象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化艰深为浅显,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段,各种文体中都经常使用,也可以说是各种修辞方式的基础。它通常包括这样三个部分:被比喻的事物(通称“本体”)、用作比喻的事物(通称“喻体”),以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像、好、似、好似、如、如同、比、好比、人称、像……似的、跟……一样等等)。由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和比喻词的隐现的不同,比喻大致可以分三种类型。
一种是明喻。即直接明显的比喻。如:《营业员卖花成行家——人称“玉兰花”》。
再一种是借喻。如:食品库成了老鼠的天堂 霉变香肠竟然还削价出售。
另一种是隐喻。即暗中设喻。即借别的事物来打比方。如: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
(二)设问。即为了突出新闻的重点,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者为了强调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先故意据事发问,然后跟着作答,再把问题讲清楚。运用这种自问自答,先问后答的修辞方式作题,容易收到鲜明、生动,引人入文的好效果。
制作这类标题,一定要有的放矢,因文制宜,从多角度去设问,不可千篇一律。常见的有这样两种形式:一是先据事提出问题,紧跟着就作回答,自问自答,即问即答。如:(肩)一些个体三轮车主何以能放肆地敲诈乘客?却原来——(主)牌出多门:红牌•黄牌•见钱发牌管无章法:你管•他管•谁都不管二是为了文字表达上造成悬念等的特殊需要,或者由于“一言难尽”,受字数的限制,不便在题中作答,也有题上设问,文中作答的。《辽宁日报》有这样一则标题:(肩)“永久”“飞鸽”做出榜样(主)“白山”“梅花”“海燕”有何反响?
这则设问式标题,只问无答,答案存于文中,以引人联想,给人以悬念。
(三)反诘。也叫做反问。即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已经肯定了的主题思想,借以加强语气,增强气氛和感染力。它与设问,虽说都是明知故问,区别却在于:设问是自问自答,即问即答案;反问却是只问不答,答寓问中,根本不用作答。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第二十九讲 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中)
下一篇: 第二十七讲 标题的种类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