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讲 配稿评论的写作特点(中)

2012-08-13 12:1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为配稿评论,更宜多就事实说话,也多用事实说话,以事实论据为主。因为它具体、生动,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迅速简单化、抽象的观点迅速具体化。这就是,要就新闻中某一事实或现象,同与此相关连的其他事实或现象联系起来,由此及彼,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地去论是非、谈褒贬、讲思想、谈认识,这样如话家常一样,亲切、自然、实在地同读者交流思想认识,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当然,我们并不是排斥引用理论性论据,引证是很需要的,但必须使引证与自己的观点融为一体,同时在任何情况下,引证都不应成为评论的主要部分,像“文化大革命”中那样的“语录式评论”,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就是说,配稿评论中的引证一般不宜过多,只是在必需的位置点上一笔,以画龙点睛之功,而更多的、更重要的应是作者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事实。如此,方能在新闻媒介浩瀚的文海中,为自己的评论在读者中争得一席之地。

配稿评论同写其他的评论、议论文一样,都有一个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逻辑推理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论证、说理。不过,那种概念加例子,或用观点去套材料,简单地把论点和论据摆在一起,这不是论证。论证的过程,本是一个阐述、分析、讲理的过程,即要明确地把用作证明论点事实的意义发掘出来,把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论证也就是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方法。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是很多的,现仅就配稿评论来说,常见的有:例证论证。即用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这也就是,把若干同类性质的事例选择一个共同的普遍特征进行集纳,以阐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这种方法是新闻评论常用的论证方法。它可以先陈述,后议论;也可以先论证,后陈述。作为例证的事例,可以是典型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用简洁的语言,作过一番概括和提炼以后的概括性事例。这类材料虽然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的直观或模写了,但仍然能给人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状态的真情实感,而且在概括过程中它本身就已富有一定的思想性,引用时只需稍加点拨,便可直接服务于说明论点。所以,这类事例在评论中应用是最多的。

在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时一定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所引用的事例,必须是能够说明“一般”、包含“一般”的“个别”,它能提示事例的本质;而不是那些特例、孤证。二、对事例的引用,是叙述,而不是去描写。但由于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多含义,可以证明多种论点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这种论证的叙述,只能是受论点支配的,要与论点对上口径的定向叙述。三在叙述中要照应的词语同论点相呼应,做到边叙述事实边议论,夹叙夹议,以收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证严密的好效果。

立杆论证。即先立下一个权威性、无可非议的“标杆”或“镜子”,作为评论是非的准绳,然后结合现实对照发挥,或褒或贬,进行有理有据的议论,剖析实质。

运用这样论证方法,最重要的是“标杆”或“镜子”要立得稳固,并要辅之以无懈可击的引申或推论。同时,许多时候,它往往就是一句话、一项规定,这就要求或者把论据和道理磨得碎一些,一层一层地去细细点评;或者它本身就没有多少道理好讲,主要靠用有特色的材料来说明观点。

对比论证。这是一种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俗话说,有比较就有鉴别。将不同的事物作比较,好坏、优劣,是与非就清楚可见。陈云同志说:“比较,就是把了解到的各种情况和意见,加以分析比较,求得正确的结论比较,要和现行的作比较,也要和过去的作比较即前后的比较(即纵的比较),也要和内外(国内外、省内外、厂内外等)作比较即横的比较。”写评论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经常要运用这种比较方法,既要就新闻事实本身用发展的观点(纵的比较)与互相联系的观点(横的比较)来说明观点;更要跳出新闻之外,挑选具有典型性的事实进行纵横比较,突显事物的本质。对比本身是一种以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用以对比的事物或典型越鲜明,论证的威力就越强。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一般说理难以收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