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四、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
【刊播媒体】《人民政协报》等
【发表时间】2009年6月19日
【作者】雷新
【“新闻”】收入问题牵动人心,财富问题则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近几年,随着富豪榜的纷纷出台,中国财富的“集中度”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讨论会上受到常委和委员的热切关注。“我国在社会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倾向。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这种大部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格局,导致了我国消费的不足,甚至产生了畸形的消费。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奢侈品最大的市场。”蔡继明委员说。
【真相】经查,2006年10月20日,《上海证券报》刊登的这篇文章采用的部分数据系境外反华网站刻意编造。2009年6月,某专家在一次专题讨论会上称,“国外一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人民政协报》未经核实,将此虚假数据在6月19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是“杀富济贫”》报道中刊出,并将“国外一家研究机构”改成“中国权威部门”。6月25日,广东《时代周报》网络版刊发题为《贫富分化急遽扩大的危险》的报道,此文以《人民政协报》《上海证券报》报道中的虚假数据等为基础展开述评。《时代周报》的报道刊发后被浙江《青年时报》及一些网站引用或转载。新闻出版部门对上述4家报纸刊登虚假新闻提出严厉批评,下达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点评】虽然新闻出版总署点名批评了这4家报纸,但只要上百度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刊登过类似报道的,绝非这4家报纸,我们可以开出一长串的名单。只不过这4家报纸被监管部门抓了“现行”,只能束手就擒,“就地正法”。
五、奥巴马送金正日iPhone和苹果电脑
【刊播媒体】环球网
【发表时间】2009年8月10日
【作者】李雪 唐娜
【“新闻”】据英国《卫报》10日消息,奥巴马不仅创造了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历史,而且是第一位在职期间收发私人邮件的美国总统,他还是黑莓手机的使用者。在一项特别的“民主透明度”试验中,奥巴马也选择性地公开一些高度机密的私人邮件内容。以下是最近公布的一些邮件,收件人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美国副总统拜登。这些邮件显示,奥巴马将向金正日赠送苹果电脑、iPhone手机。
【真相】《南都周刊》344期以《假作真时真亦假》为题,披露了事情真相:一篇名为《奥巴马私人邮件曝光》的报道被国内媒体大肆转载,原文来自于《卫报》一个恶搞专栏。文中金正日的邮箱是dearleaderNK@reclusivemail.com(亲爱的领导者?朝鲜@闭关锁国邮件.com),讽刺克林顿再也别想重回白宫,还顺带笑话副总统拜登没文化。这样一篇洋葱文章,国内媒体不仅大规模转载,还煞有介事地加上说明“奥巴马的私人电子邮件会定期公开”。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奥巴马邮件”的杜撰者是《卫报》专栏作者奥利弗?布克曼(Oliver Burkeman),他目前是《卫报》驻美国纽约记者。他表示,英国人对奥巴马大选获胜有着浓厚兴趣,这促使他开始写这个专栏。奥巴马总统是第一个使用电子邮件的美国总统,这让人立刻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那些邮件写的是什么?这种幽默的写法是英国媒体悠久传统。
【点评】环球网对这条“国际新闻”似乎特别钟情,半天之内连发3篇相同内容的稿子。其中李雪、唐娜两人均冠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头衔,估计在国外见过大世面。两位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但却都被忽悠了。你想,见多识广的老记都被蒙骗,平头百姓更是防不胜防。无怪乎有人戏改《雾里看花》的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新闻?你知哪句是真哪一句是假?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新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真让我们新闻人无地自容!
六、陈永贵之子陈明亮涉赌涉毒被刑拘
【刊播媒体】《收藏人物》
【发表时间】2009年总第4期
【作者】肖湘
【“新闻”】6月5日,随着重庆市公安局对位于重庆解放碑大世界酒店一次突袭行动的结束,重庆市传出一条爆炸性的新闻:重庆市最大的古玩商、重庆泰古三峡古玩城老板、重庆江州集团董事长陈明亮涉毒涉赌,被警方当场抓获。陈明亮何许人也?此人乃是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树立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样板、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和标志性人物、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原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之子!
【真相】《生活文摘报》9月22日在网上发布更正启事:“《生活文摘报》刊登的《陈永贵之子陈明亮涉赌涉毒被刑拘》一文,见报后接到陈明亮先生打来的电话,反映此陈明亮非彼陈明亮,两个名字相同,并非一人。经查,此稿出自《收藏人物》,《书报文摘》于9月14日转载,本报又转自《书报文摘》,造成以讹传讹。在此,本报郑重予以更正,并向陈明亮先生及其家人诚恳致歉。”
【点评】两个陈明亮,一个是山西商人,一个是重庆商人,却硬生生地被记者“张冠李戴”。据《三晋都市报》追踪报道,《收藏人物》是“层层挂靠在某杂志名下的某刊物的正副刊”。我们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但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所谓“层层挂靠在某杂志名下的某刊物的正副刊”,究竟算是哪门子事?
(未完待续)(据人民网)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两会报道规范用语备忘
下一篇: 2009年十大假新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