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十种开头法

2011-12-08 09:2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开门见山式  就是直截了当落笔,达到“先声夺人、直接扣题”的效果。《辽宁日报》发表的通讯《平凡岗位上伟大的人》开头如下:“人们仰视伟大,崇敬伟大,可有时很难发现伟大,更难想象伟大会在自己身边。但郭明义,却实实在在是他所在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干部和群众,在一个叫做‘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平凡岗位上找到的伟大的人。”
设置悬念式  在人物通讯开头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郭明义,你并不孤单》开头如下:“生活半世纪,助人30年。用常人的观念看待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有人会问:在这个社会,他属不属于一个特例?他撇小家、为大家,到底图个啥?”
数字排比式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人物通讯中与主人公有关的一些令人震撼的数字,排比式地列到人物通讯的开头,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经济日报》发表的通讯《无限爱心筑就高尚人生》开头如下:“15年来,他累计献工156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16年来,他资助过180名贫困学生;2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累计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特写镜头式  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缓缓向我们推来,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有历史,内涵丰富而厚实,牢牢吸引住读者。新华社播发的另一篇通讯《与爱同行》开头如下:“九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朝着齐大山铁矿倾泻而下。经年的采掘,在这座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里挖出了一个深230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盆地……在高楼般的车辆脚下,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中,有一位手持步话机匆匆穿梭其间的步行者,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名言警句式  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题记如下:“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正反对比法  一“正”一“反”,在强烈反差中衬托出人物的伟大。《人民日报》发表的另一篇通讯《郭大傻?郭大侠?郭大使》开头如下:“一个人感动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因常被感动,所以内心温暖如春;一个‘典型’人物,得到外人的肯定并不难,难的是让周围人认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晰;一个人,在别人关注下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好事……”
小中见大式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人物通讯开头往往富有哲理,感染力强。新华社播发的通讯《一个人,一条路,15年》开头如下:“理解郭明义要从他脚下走过的路开始。每天5点,他准时走路上班。那时整个鞍山市似乎还没有睡醒,偶尔只有出租车在街头徘徊。他的身影在樱山路上显得孤单、寂寞……郭明义的人生就是从一段路到另一段路。这么多年,无论哪段路,他都坚持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一问一答式  把最具价值的新闻作为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经济日报》发表的通讯《无私奉献成为自觉追求》开头如下:“清晨4点30分出门,一个人步行1小时,提前2个多小时走上采场岗位——这样义务献工,你能坚持多久?在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一次调查中,有人说最多能坚持一个星期,有人说能坚持一个月,但没有一个人说能坚持一年。而郭明义就这样坚持了15年。”
自我叙述式  这样的人物通讯开头近似“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显得尤为鲜活亲切。《解放军报》发表的通讯《我过得很幸福》开头如下:“今年八九月份,经常有记者采访我,几乎每个记者都会问我:郭明义,你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学雷锋做好事,你难道不觉得辛苦吗?你别说,这么多年过来了,我还真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仔细琢磨了半天,我觉得我这样的人生挺好的,没有多苦多累啊!”
直接引语式  恰当地运用主人公的往来信函、日记、诗篇等作为人物通讯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添人物通讯的深度和感染力。像《辽宁日报》另一篇以《一面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旗帜》为题的郭明义通讯中,开头如下:“‘我常被感动。当坐在车里看到年轻人给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的老年人让座时,我被感动了……’这是郭明义在他写的散文《常被感动》中抒发的内心情感。其实,他自身又何尝不是在时时感动别人!”  
  

 (作者系《辽宁日报》驻鞍山记者站站长)

侯国政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