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出版常见的差错与对策

2010-09-29 16:1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差错和安全隐患一样,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会冷不丁跟你开个玩笑,有时候甚至是国际玩笑,搞得你很没面子,心情郁闷,最主要是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现就报纸出版过程中的常见的差错与对策,根据多年来的具体实践谈几点体会:

   常见的差错归纳起来有政治性、知识性、常识性、技术性、麻痹大意等类型的错误。

政治性差错。新闻的时效性,决定所采写的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像要闻版的稿子一般都是政治性强、时间紧、任务重,每当有重大活动都是版在等稿,上版的稿子难免有些仓促,在校对此类稿件时,特别要把握重点,杜绝政治性差错。比如,前几天,有关省委书记袁纯清的报道,校样出来时却是袁纯青,发现有误及时订正。校对要闻版领导名字、报道的时间都是平时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校对时必须进行重点校对。杜绝此类差错,要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坐在校对的岗位上,如同站岗的哨兵,就要专心致志,切莫因偷的半时闲,留下终生诲。做到严防死守,方能守住阵地,少出现失误。

知识性差错。周刊所报道的内容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在校对此类稿件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多注意报道内容的知识点,不明白的地方积极查阅资料、询问编辑、借助网络进行核对。5月份12B3“‘和绅和王刚的自白中把和珅的珅偏旁搞错了。众所周知和珅是个公众人物,名字也不会陌生。杜绝此类差错,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生活中多留意和收藏与校对工作有关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常识性差错。在校对的过程中,新闻稿件里同一个人名或地名出现三次以上时,会碰到同音不同形的字。比如:王宝贵与王保贵,李福生与李福声等等,稍不注意就会埋下。校对此类稿子时,用笔将同一个称谓的符号勾画出来,校对完之后再回过头一一订正,不能含糊其辞,因为校对是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关口,不能出现盲区。

    技术性差错。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的便捷和高效是有目共睹的。39A3版出现了题文不符的状况。题目是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中外妇女招待会在京举行内文却是国家发改委的内容。编辑在操作中的一不留神,校对的一时大意,就会把人雷倒。杜绝此类差错,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

    麻痹大意差错。报纸出版过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日期和本版责编、校对之类的字样,往往这些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我们的报纸上也曾经出现日期登错等低级错误。这都是因为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所致。为此,要克服麻痹情绪,提高自觉防范意识,将与差错做斗争、做放心校对的理念根植于心,体现在每天的工作之中,才能守好土、尽到责。

关于广告校对。广告在报纸出版中占了不小的份额,广告的内容不像新闻稿件是记者、通讯员的稿子,大都是社会上各行各业提供的材料,其中不规范的语言和标点是需要注意的重点。第一,根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去核对和梳理语言文字,数字数据更不能马虎,尤其是中缝里的遗失声明,更是要用心地去仔细校对。第二,熟当生校。遇到重复刊登的内容,也要熟当生校,以防更改中出现差错。第三,预防出现繁体字。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除了商标店牌,一般不得出现繁体字。第四,切莫出现绝对性语言文字,误导消费者。

报纸出版过程中的差错虽然防不胜防,但是,只要我们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养成学习的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加快知识的更新,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差错也是纸老虎,也是可防可杜绝的。

关于校对工作——我的校对心得

校对工作的流程,一般都是三校付印,一校做到面面俱到。就是不留任何死角、任何盲点,凡是出现在校样上的内容全部过目,做到心中有数。二校做到仔仔细细。逐篇逐句逐字认真细校一遍,不明白的地方作出标识,查找资料核对订正,有疑问之处与编辑及时沟通协商,达到准确无误,方可通过。三校做到校重点。校样上的标题、时间、人名、地名都要用笔勾画出来,重点进行反复校对。签字样要整体校。拿到签字样,先看领导改动过的地方,再把校样从报头到报底,逐篇看文头文尾、图片、栏题、栏目、插图、点线是否完整。最后,把清样再看最后一眼,做到版清心明。

校对检查室 郑丽萍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