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长篇小说《烽火英雄》
临汾新闻网讯 我的拙作《烽火英雄》几经周折终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稿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军事科学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者之间旅行若干来回,耗费了数年时间,才落到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拿起散发着油墨书香的作品,回想起这部书的创作,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军中前辈景仙洲抗日英雄业绩的感召
197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原临汾行署交通局工作,就听到临汾抗日英雄景疯子(景仙洲)的传奇故事,老前辈的不朽业绩顿时在脑海中梦绕魂牵,久久不曾离去,随即又产生了把景仙洲的抗日业绩写成文艺作品的心思。
长篇小说《烽火英雄》,是以抗日战争时期闻名晋南平原的抗日英雄景仙洲的英雄事迹为基础创作的。由八路军总部颁发番号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汾东抗日游击支队”,创建于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一支区域性的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了以临汾、浮山、洪洞、安泽等县为中心的抗日战争,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景支队”。
汾东支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景仙洲。景仙洲1887年生于山西省临汾县(现临汾市尧都区)东张乡泉坡村,1922年投身革命,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发动工人运动。1930年5月投奔赣闽边区红军游击队,1932年秋由党组织介绍回晋南工作,1936年2月加入东征红军,后随军到延安。1937年7月随八路军主力部队到侯马乘火车奔赴抗日前线途中,经中央民运部领导傅钟、唐天际派遣留在临汾建立武装开展抗日斗争。随后变卖家产,购置枪支弹药,拉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号称“景支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打击日本侵略者。1940年1月八路军总部为“景支队”颁发正式番号——“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汾东游击支队”,景仙洲被任命为支队长。
景仙洲率领汾东支队在抗战中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出奇制胜的战例,在临汾一带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连侵占临汾的日军首领对景仙洲都是既恨之入骨,又心生敬畏。具有戏剧性的是,无论日寇还是广大群众,都叫他“景疯子”,足见他在社会上的影响之大,影响至深。1945年景仙洲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后赴延安学习休养,受到毛泽东接见。1947年六十寿辰时,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陈赓、薄一波、安子文等领导均致信或题词为其祝寿。1949年天津市解放后他在天津军管会任职。后长期担任天津市委纪委主任。1977年5月14日在临汾病逝,享年90岁。
景仙洲调任以后,汾东支队仍由新任支队长和政委率领继续坚持临汾一带的抗日斗争。1946年元月将冀氏县新成立之独立营并入,始成3个营的建制团,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23旅,该团即成为23旅的一个主力团队——536团。由于战功卓著,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
长篇小说《烽火英雄》在忠实于历史事实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作,绝大部分细节均为虚构,不仅写了景仙洲担任汾东支队支队长期间的英雄事迹,也涉及到景仙洲担任军分区副司令、司令以后,支队在新的支队长、政委领导下的作战经历。因此用了景子洲的名字作为作品主人公。景子洲的第二任妻子——赵敏,也确有其人,即景仙洲的妻子赵梅。侦察队长杨俊杰也有生活原型,即闻名临汾城乡的侦察英雄杨英俊。其他人物均为虚构。作者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转业军官,谨以此书作为对军中英雄前辈业绩的怀念和敬仰,献给景仙洲,献给汾东支队,献给“光荣的临汾旅”,献给广大读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到了,谨以此书作为这一伟大节日的献礼之作。
相近的故事,不同的形象
进入文学创作状态以后,塑造人物艺术形象成为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建国以来,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人物艺术形象也为数不少。《烽火英雄》表现几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文学最怕重复,最怕雷同,最怕浅薄,写景仙洲的文学作品一定避免重蹈覆辙。几经思索,我决定另辟蹊径,不落俗套,在人物性格特点上下功夫。
中心人物景仙洲是汾东支队的领导者和指挥员。当前不少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的指挥员大多是雷暴脾气,粗野做派,张口“老子”,闭口“妈的”,再不就是“老子毙了你”。在《烽火英雄》中,我把景子洲写成一个知识分子型的军事干部,为人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处理矛盾纠纷强调以理服人,管理部队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打仗讲究战略战术,而且他的“疯子做派”纯粹是一种激励战斗力的策略。在他的嘴里,没有一句“老子”、“妈的”、“老子毙了你”,可是无人不认为景子洲不是一个成熟的军事指挥员。
女一号人物赵敏,则是以一个军报记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视野中。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女战士,她敢爱敢恨,而这两个方面都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作品最后她和景子洲的结婚则是在景子洲负了重伤,昏迷不醒,生死难料的情况下发生的,她是想在景子洲还活着的时候,把自己“嫁”给这个令她魂绕梦牵的男人。惊天动地的爱情,令作者不止一次地流下热泪。可是作品中在她的嘴里,从没有出现过“爱”呀,“恨”呀的字眼。
男二号人物杨学理是景子洲的表弟。汾东抗日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后叛变,投靠日伪军。他不是一个常理上的叛徒汉奸。他始终生活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具有抗战后期一类反派人物普遍心态。他跟着景子洲南征北战,英勇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幻想着早一点打跑鬼子,早一点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当发现抗战胜利遥遥无期的时候,自己苦苦追求的女人并不爱他的时候,一念之差促成大错。
可是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抗战斗士,因此,当赵敏和杨俊杰救出景子洲的儿子远远以后,他良心发现,用自己的生命吸引鬼子的火力,掩护赵敏安全救走远远,自己则被鬼子乱枪打死。作品中政委龚翔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唉,杨学理这个样子死,也是一种死法。老天爷对得起他了。”还有一个人的性格也很特别。那就是日本军队安插在汾东支队内部的老牌特务山东老王。其他人物,如丁彩仙、段小蛋、龚翔麟等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展示。
像一个婴儿,一旦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就具有了独立的人格一样,一部文学作品一旦摆上新华书店的售书架,就不再由作者左右,也具有了独立的属性。孰好孰坏,均由读者评价了。十分愿意听到各位读者的高见。(苏胜勇)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