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差错 提升质量

2011-05-13 10: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闻写作是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职责。结合自己多年在正报A1A2要闻版的工作实践,现将稿件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的几个方面大致列举,以期引起大家注意,在今后工作中避免再出现类似差错,力求每一篇稿件真实准确,生动无误,从而把报纸办得更好。

一是领导姓名、职务和排名顺序。在写领导职务时,必须准确、完整,排名顺序要严格按照市委办公厅印发的见报顺序名单排列。我们有一记者在写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建民时就将市委常委丢掉,只写了副市长赵建民,还有一记者在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文禄时又将统战部长丢掉,只写了市委常委,这样写是不对的。需要注意的是“两会”期间或军地领导共同参加活动时,排名顺序与平时稍有不同。在写领导参加某会时,特别是一些重要大会,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参加时,千万不能丢掉其中的一个。按照惯例,有三个以上市领导一起出席会议或者参加活动时,导语中就写成市领导×××、×××、×××,而不需要先把职务全写出来,若某领导第一次在文章中出现时,再写出其职务。

二是时间、地点和数字。时间、地点和数字写错,一旦见报,就可能闹出笑话。我们有一记者在上月中就将4月份写成3月份。在时间上,还要注意公历和农历,尤其要注意每年的1月份,这是时间上容易出错的季节。由于刚过元旦,还没有过农历大年、容易将今年、去年搞混。关于地名,在采写时要认真细致核实,有一记者在写翼城县云河村时,刚开始写成云河村,后又写成河云村;还有要注意同名的地方,文中必须写明是哪个县,比如,吉县有屯里镇,尧都区也有屯里镇,还有个别村同名,但不是一个乡镇的,也要写清。关于数字,有时会不小心丢掉1个“0”或者把万、元、吨等量词丢掉。如有一记者在写某企业生产规模时,竟将“万”字丢掉,本应年产100多万吨却成为100多吨。

三是采写会议消息时,要注意会议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有会标时要完整地记下来,能精炼的尽量精炼,不能精炼的就要全写上,前提是必须准确,如果采写会议消息时,没有会标,就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清楚是什么会议、会议的中心主题是什么。去年,一记者在写“退伍兵安置工作会议”时,把“安置”二字丢掉,写成了“退伍兵工作会议”,后经编辑和记者核实,才纠正过来。

四是口语表述和新闻语言的区别。大多情况下,不能把口语表述直接写进文中,特别要注意一些领导职务的表述,前一段一记者在写回良玉副总理时写成回良玉总理,让值班领导发现,差点酿成大事故,还有一记者前几天将政协副主席成继东写成政协主席。在领导下乡视察、检查、调研(中央领导为视察,省领导为检查指导,市领导为调研)中,由于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中,有时候,讲话不像书面语言表达那么严谨,作为记者,我们就应该在写稿件中将其意思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

五、保密及一些问题。要严格遵守有关新闻宣传纪律,采写纪检、公、检、法、司一些重要案例,尤其是驻军有关活动时,一定要请相关部门领导把关审核盖章,以防把国家机密泄露出去。另外,在稿件写作中,还要注意社会生活类、法律类、民族宗教类,涉及我国重大主权和港、澳、台的要禁用词。

六、条块单位称呼问题。在采访一些条块单位时,要核实好对方单位准确称呼,比如,临汾火车站,不能写成临汾市火车站;临汾盐务分局不能写成临汾市盐务分局等等。

七、标点符号问题。标点符号虽然是小问题,但也要引起足够重视,要规范,用得恰当。前几年,某报在写一篇社论时,最后一句话是:高举××旗帜胜利前进,本该用感叹号“!”,结果用成问号“?”,酿成重大差错事故。

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胸怀大局,热爱新闻事业,要把办好《临汾日报》作为自己份内的职责,从点滴做起,认真、认真、再认真;精心、精心、再精心。

 

 要闻编辑部  陕文喜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