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荒一路走来的爱情》创作感受

2011-08-12 10:2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去年,我写的文章《从北大荒一路走来的爱情》得了山西新闻三等奖,在这里和大家谈谈我的写作感受。
一、选择合适的采写对象

 去年六七月份时,市里的一家珠宝店在梨园堂举行了一次主题为“寻找最幸福的爱情”的促销活动。活动中有好多前来参赛的老年夫妻。在比赛中得一等奖的一对老人,口才非常好,如果给那对老人写的话,文章基本上很省劲,老人自己就特别会总结,自己生活点滴中最值得骄傲的事(对我们来说呢也就是老人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每天如何坚持健身,如何和老伴子女相处。)老人自己的描述就非常好,而且非常值得学习。但我没有选择他们,一是这对老人的生活相对程序化,而且据老人自己说,在以前有记者采写过他们的事情。也不是别人采写过咱就不能再写,我还是想找条新鲜的活鱼。
 
这时我发现得二等奖的薛洪玉、谢俊媛两位老人,他们的衣服是件同样款式的淡绿色的“情侣服”,都是一头华发,在台上也不是太会说话,但俩个人之间关切的那种感觉,被我捕捉到了。随后,我简单从他们子女中了解了一些两位老人的情况,才发现两位老人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我决定试着写写。

  二、克服沟通困难

在随后的采访中,我发现了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80岁的薛老,耳朵很背,而73岁的谢老呢,说着一口浓重的重庆话,我有些听不懂。而且薛老当过兵、打过仗,你一说起以前的事,老人的思路就往打仗的地方走,好几次老人说得滔滔不绝,我却不知如何是好。幸好,薛老的二女儿一直在中间当“翻译”,往往一句话,要绕好几遍。老人听明白一些后,接下来的采访顺利了一些,我也是芝麻西瓜一通捡,回来再慢慢整理。 

三、好奇心和爱心

有好奇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心和童心,感受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你感觉到了,你的文章里才可能体现出来。
 

大家都说搞新闻的要有好奇心,我感觉在有敏锐“触角”的同时,还要有爱心和童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好奇心,两者相辅相成。

 我认为,这次能获奖还是老人本身的故事有亮点。当今社会的一些人在谈起爱情、婚姻时,开始用物质“说话”,有房有车成了标榜爱情的标准,纯粹的爱情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对于大鱼大肉都吃腻的人来说,不明白那个年代的两片肉和一个白馍的分量,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我小时候,就吃二面馍、喝糊糊,家里吃一次白馍炒个鸡蛋比现在过年下馆子还要高兴得多。而薛老把两片肉从北京千里迢迢带回来,那说明在老人的心里想着的只有她,自己的爱人,跟自己同甘共苦的人。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飞屋环游记》的动画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认识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从小的梦想就是去探险,去一个美丽的瀑布边上生活。后来,小男孩和小女孩结婚了,生活了一辈子,从年青到年老,直到变 成老 太太的小女孩去世。在法院派人要接老头到养老院时,老人却让小屋在千万个气球的牵引下飞了起来。老人对着照片里的妻子说,我们出发!直到老人带着他的小屋来到一直在他们的梦想里出现的瀑布边上。  

虽然大家说是动画片,虚构的,但我感觉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故事的人,他肯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也是充满着美好东西的。全世界的爱情都是相通的,都是心里有对方,所不同的就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而已。而这样的形式就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发现。

对我们新闻人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新闻事件、新闻故事里所产生的力量,那么,我们文章里才可能体现出来,读者也才能感受到。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而是因为新闻本身。因为我们是记者,何为记者?时代的记录者。只有你记录得准确、真实,才无愧于记者这个称号。

 

现代生活周刊  高雁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