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钱看娃 家长上班安心
——蒲县在全市率先实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
传承传统文化,版画创作成为特色亮点。
足球特色兴趣班,成为学生们最受欢迎的活动。
乔家湾小学课后韵律操,增强了学生体质。
在鹿城小学阅览室,课后阅读成为学生们的好习惯。
北关小学的学生在兴趣课堂上学习非洲手鼓。
书法课堂丰富了学生课后生活。
绘画小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特色音乐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吹口风琴。
东关小学的学生们课后集中完成作业,老师现场答疑解惑。
临汾新闻网讯 12月22日下午6时,蒲县鹿城小学的学生们在嘹亮的歌声中列队走出校门。校门口,一位家长面带笑容地说:“我刚下班,孩子也刚好放学,再不用请假接孩子了。”
自今年9月1日开始,蒲县所有小学均实行了课后延时服务,夏季放学时间延长至18时30分,冬季放学时间延长至18时,方便了家长接孩子放学回家。全县30所小学6368名学生全部享受到了这一“红利”,参与率达100%。该县将课后延时服务按照每生每天一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共有620余名教师参与轮值服务,全年财政支出150万元。
在蒲县北关小学,课后的一小时时间里,学校成立的各类社团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整饬一新的活动室里,孩子们学习口风琴、非洲手鼓的劲头儿十足,悠扬的韵律回荡在校园里。北关小学校长李蒲莲说:“课后延时服务根据学生人数补贴,任课老师在延时服务中教了多少个学生就可以拿到相应的报酬,老师的劳动得到了认可,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同一时间,蒲县东关小学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老师不时俯下身子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题,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常来接孙子放学回家的老人李素英说:“课后延时服务可帮了我的大忙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我和老伴没什么文化,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可把我们老两口儿愁坏了。现在好了,孩子在学校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会有老师在身边指导,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在鹿城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踢足球、跳绳、做韵律操……校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阅读室、书法培训室里,学生们或畅游书海,或提笔泼墨,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着课后生活。五年级学生蓉蓉腼腆地说:“以前爸爸妈妈在校外为我报了书法培训班,现在我在学校就可以学习书法,周末也有时间和小朋友玩了。”
在乔家湾小学,学生们跟着老师学习剪纸,传承传统文化。乔家湾小学校长曹志强说:“我们这里许多孩子的家长都在企业打工,下班时间点卡得比较紧,以前经常出现孩子放学了没人接的情况,现在有了课后延时服务,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娱乐两不误,舒心;父母在公司里认真工作,安心;家长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满意,放心。这项‘三心’服务推行4个月来,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课后延时服务既有效解决了学生托管难的问题,又拓展了素质教育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增进了家校关系。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社团活动,也成为课内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打造了“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记者 赵俊堂 闫锐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