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萍: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欢迎收听系列微剧《红色守望》,我是主编王萍,今天带您一同回望《百团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斗争史中,1940年被公认为最困难和危险的一年。这一年5月,德国正式入侵西欧,并导致了英法联军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溃败。
而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日军强迫法国封锁了中越边境,迫使英国关闭了滇缅公路。英法的绥靖政府,直接导致处于抗战困难时期的中国的武器进口减少了约百分之五十一。而更令局面急剧直下的是,日军自1939年开始实施的“囚笼政策”。就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肢解和分割我华北的抗日根据地。就在这危急的时候,国共合作也出现了裂痕,谣言四起,内忧外患。然而在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总部里,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和聂荣臻却正围着一张地图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地图上的一条铁路被红圈圈了出来,圈内是四个大字:正太铁路。下面我们一起来听文化学者姜惠源姜老师的讲述。
文化学者姜惠源:
日军当时华北驻屯军司令多田骏利用国共的摩擦,加快铁路和公路的修建,构筑碉堡和据点。以点连线,以线及面,分隔包围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根据地的面积严重压缩。
1939年年底,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还有近一百多个县城。到了1940年下半年,抗日根据地只有边远的几个县城。那么,为什么说他修这个铁路、公路就能切割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呢?因为他修的铁路和公路,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铁路、公路是不一样的。他修的公路比路面要高出五尺,就是近两米。公路的两侧修保护沟,保护沟沟深一丈,沟底六尺,沟口一丈六。他修的铁路,铁路两面不仅有封锁墙和铁丝网,而且在沿线建筑碉堡,甚至在铁路沿线的外围都建有据点,包括一根电线杆都做了环形的保护沟,沟里面灌上水。并且要求老百姓在铁路的两侧不允许种植高杆农作物,比如说高粱,玉米。如果八路军在哪个村的附近挖一个壕沟,对老百姓罚款五十元,砍一个电线杆对老百姓的罚款十元。就利用这些措施,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正如刘伯承师长所说,日军就是用铁路作桩,用公路作链,用碉堡作锁,作成囚笼,要抗日军民在囚笼中凌迟处死。为此,八路军总部就形成一致意见,要对日军的交通线实行破袭。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选中正太路作为破袭的重点?因为正太铁路的起点是在平汉线上的正定,而正太铁路的终点是在同蒲线上的太原。也就是说,正太线是连通平汉线和同蒲线两大主要干线要道。而且,正太线二百四十公里,横穿整个太行山山脉,沟通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是日军的主要交通大动脉。正太线还把山西的东部切为南北两部分,切断晋察冀和晋冀豫两大根据地的联系。破袭正太线不仅能切断日军的交通,而且能连通晋察冀根据地和晋冀豫根据地,使两大根据地在经济和军事上互相支持。
为此,在1940年的4月1日,朱德和彭德怀就签署了破袭敌人交通线的命令。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威胁延安安全,不得不抽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来防御国民党队,解除对延安的威胁。所以,一直到了1940年的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再次发出关于破袭正太线的作战预备令。一直到8月20日,由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一百多个团参战的百团大战正式打响。
主持人王萍:
针对日军以交通线为依托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提出了针对性的破袭战法。破袭战指的是为防止日军突袭而主动进行的前期战斗。最为典型的就是预先破坏敌方的铁路、公路及交通破袭战。那么,八路军的破袭战是如何部署的呢?这次战役又为何被命名为“百团大战”呢?请继续收听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百团大战》第二集“破袭战全线出击”。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