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临汾丨陶寺遗址考古领队高江涛——“考古的魅力就在于常常有惊喜”

2024-01-14 08:30:43 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9月,考古遗址研学联盟在山西太原成立。来自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18处中华文明遗址的考古领队,共话考古发掘和遗址活化利用等课题。 本期报道聚焦其中4位考古领队,记录他们躬身田野、潜心考古、薪火相传的生动故事。

  山西陶寺遗址考古领队高江涛——

  “考古的魅力就在于常常有惊喜”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1978年,陶寺遗址正式开始挖掘。40多年来,大规模墓葬群、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气势恢宏的宫城宫殿遗址等先后被发现。

高江涛在陶寺考古现场

  高江涛(见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供图)与陶寺遗址结缘是在2003年,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的他,来到陶寺遗址实习。

  “刚来就碰到一件大事。”高江涛说。2003年,陶寺发掘出观象台遗迹,不少考古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观象台遗迹中的观测缝是怎么来的?4000多年前古人的观测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当时的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带领同事进行进一步发掘……

  有一天,高江涛在观测台地面上意外地发现了一道弧线,里面是花夯土,外面是生土,一铲一铲挖下去,弧线越来越长,最终封闭成一个大圆。继续挖掘,最后出现了内外4个圆形夯土组成的台子,最里面的圆心跟大家推测的观测点基本一致。“我们与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考古队员们为此兴奋了好几天,“考古的魅力就在于常常有惊喜。”

陶寺遗址航拍图

  2012年,陶寺遗址重新勘探宫殿区,意外地发现了陶寺宫城。当时,高江涛和同事偶然下到一处冲沟里,发现断崖断面似乎有夯土痕迹,他们顺着断崖一口气挖掘了50多米,发现断面竟然全是夯土。“高度疑似内城城墙。”高江涛回忆。

  经过一年发掘,果然发现了四道城垣围起的一座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宫城的发现,证实陶寺在陶寺文化早期就有可能是一座都城。”高江涛说,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宫城。

  2013年,高江涛成为陶寺遗址考古领队。他走遍了陶寺的沟沟坎坎,见证了陶寺遗址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他将陶寺遗址发掘的意义概括为“几个点”:“陶寺是百年中国考古的亮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节点、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内涵特质的焦点……”

高江涛在陶寺考古现场

  一年有8个多月在野外调查,常年风吹日晒,今年48岁的高江涛看起来有些沧桑。但一说起陶寺,他总是神采飞扬。“考古队现在有12个人,90后是主力,还有两个00后,我是年纪最长的!”高江涛说,“未来,我们还要发掘陶寺遗址手工业作坊区,探索陶寺水系布局结构。”

  这几年,高江涛开始更多地思考陶寺遗址的开发利用。他坦言:“陶寺遗址公园建设和文旅发展起步有点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陶寺遗址,高江涛经常活跃在各种讲座、研讨会、展览等活动上。

  “今天,考古的外延越来越大,只懂考古已经做不好考古。一个考古人,应该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贡献更多才智。”高江涛说。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