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采蘩

2013-04-04 09:07: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清明时节,虽已接近阳春三月,但仍比往年要冷许多。梨花却已迫不及待地报告春的讯息了,路旁的柳树也泛出绿芽,大自然的色彩因这灿烂的白和清新的绿而丰富生动了许多。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吧,近几年来我对季节的变动尤其敏感,对春的期待也尤为殷切。
    记得去年的清明,天气已十分暖和,小雨如酥,去上坟时,家人都拿着小铲子,在田野里挖白蒿,从小到大,去年我第一次认识了白蒿。每年清明扫墓,亲人都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比春节人还聚得齐全。今年天气凉,雨水又少,白蒿也还不多。《诗经·召南·采蘩》里写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蘩”就是白蒿了,古代的女子采下白蒿,公侯贵族用来祭祀祖先。老人们都知道:清明前采的叫“白蒿”,可以吃,过了清明,白蒿长大,就叫做“茵陈”了,不能吃了。《诗经》中虽然没有清明,想来清明却与采蘩的仪式礼节有关吧。我想周朝时人们大概就开始在白蒿初长时采蘩,追思先人了。
    古人十分重视清明,有许多诸如踏青游赏、寒食休假、家人团聚的活动,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诗虽是描写江南,却让我对清明时节的雨充满期待。有雨的清明才有诗意。清明的雨,密如针角,却绝不似夏雨的酣畅,薄雾笼翠,炊烟袅袅,悠闲地走在田野里,才能体会清明的内涵和那种凄迷而美妙的境界。这境界,这体会恐怕也只有酒才是最恰当的注解。踏青也是江南才能在清明享受得到的活动。“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无处不飞花”。古人在清明踏青是一件盛事。南唐李后主有词曰:“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增添了我对那种游春盛况的向往。北方在清明时草却还不是很绿。但我也常常耐不住春的诱惑,总要在清明前后去寻觅春天的“芳踪”。和三五友人相约去郊游,在野外烧烤,或找一农家停驻,小酌一番;去附近的山峰登高望远,或者去深山古刹探幽,感受历史的沧桑启迪。
    清明前一、二天是古时的寒食节,虽然小时我不知道,却对那几天吃的菜大多是凉拌的事情记忆犹新。
    清明后的第一次点火被古人称为“新火”,苏东坡有词曰:“休对故人思故国,试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谷雨到立夏间的茶叶都被称为春茶,而清明时喝到的茶当是明前茶,当是茶中的上品。喝茶是一种雅事,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哲学。在那样交通不便的时代,也只有苏轼这样的大家,也只有在杭州才能享受得到这种“待遇”吧!让今人都艳羡不已。孙杰玲

责任编辑:高卓然

上一篇: 在一起的日子

下一篇: 清明赏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