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芳菲五月天,手捧一杯绿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读到这些描写母亲、赞颂母爱的诗词,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光辉。从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中,不仅可以重温浓浓慈母之爱,也能触摸到那一颗颗激昂跳跃的赤子情怀。
唐代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安史之乱后,诗人回到家乡,已物是人非,家园寥落。触景伤怀,杜甫悲愤地将忧国忧民之心与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发,写成感人肺腑的诗作,读来言词悲切,凄苦哀绝,足以让人慷慨动容。
“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母有众儿俱母怜,儿无别母儿谁乳。”这首宋代诗人蒲寿宬的《子别母呈所翁陈先生》,把母子依依惜别舍不得的情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没有母亲的孩儿又有谁去疼爱抚育他们呢?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里却这样写道:“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正是在慈母膝前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青春年少大好时节,却推举为孝廉只能离开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只有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以寄托自己滚烫的孝子之心。
舆恭的一首《思母》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诗里他写道:“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在这里,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诗人自己却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全诗朴素真实、句句含情,直抒胸臆,表现了母亲和儿子间的深笃之情,千百年来不知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感情。王安石的《十五》:“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韩愈《谁氏子》:“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鲍溶的《将归旧山留别孟郊》:“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诗中都真切地写出了母子间殷殷的骨肉之情,歌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母爱是天下最真挚的情感,母亲不但养育了我们的生命,也对我们的人生道路发生深远的影响。身为做子女的我们,从中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凝结了人性中高贵的精神和品质。所以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语出肺腑,真挚感人,流传千古。母爱永恒!钟芳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