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是游子的根

2014-08-23 09:13: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周末的黄昏,我在市郊散步,看到久违的炊烟升起时,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油然而生,又忍不住想起故乡来了。

印象中,最为勤劳的农家,总会升起全村第一股炊烟,不一会儿整个村子都醒来了。相邻的村庄受到感召,也纷纷升起炊烟。这些炊烟,因受柴草性质和风力风向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有的粗壮如柱,直上蓝天;有的纤薄如纱,摇曳多姿;有的像在赌气,相互之间绝不纠缠,铆足了劲儿要超过对方;有的像在聊天,聊着聊着就合到了一块儿,相扶相携地共赴青天……当炊烟逐渐消散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耕作的耕作、赶集的赶集、上学的上学,充满希望的一天就开始了。

中午的炊烟,则是农事的生动写照。俗话说:“农村饭,一点半。”在大多数的农闲时节,故乡的炊烟总是慢条斯理的,随后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往饭场子里聚拢,吃饭、品菜、谈天说地,从容闲适,怡然自得,处处散发着宁静和谐的生活气息。到了农忙时节的中午,就很少有人家会升起炊烟了,即便有也是短促的几股黑烟而已,想必是在加热早饭草草充饥。更多的是为了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午饭就在田间地头解决了。

黄昏的炊烟,总能给人以强烈的归宿感。 西天的霞光消退后,结束了一天辛劳的乡人扛着农具、牵着牛羊往回走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自家院落里升起的炊烟,那一刻,感觉真是幸福啊!而放学归来的孩童,定会一溜烟儿地跑回来,嚷嚷着要吃饭。此刻的炊烟,不正是家的代名词吗?

      10年前的冬天,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求职时屡遭重挫,备感前途渺茫。那个冬季,也成为我生命中最为严酷的时光。当我在那个朔风凛冽的黄昏饥寒交迫地赶到村口时,一眼就看见父母和拄着拐杖的祖母站在那儿等我,而家中的炊烟正源源不断地涌起,尽管瞬间就被大风撕碎,但仍顽强地刺向阴郁的天空。那一刻,一股久违的温暖与力量也从心底升起。毕业前夕,我终于在离家千里之外的豫西灵宝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后来整日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与亲人的联系逐渐少了,那份亲情竟在不经意间被疏远了,以至于4年前祖母病故,我竟没能及时赶回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空留下深深的歉疚与无尽的遗憾。

然而那浸染了故园印记的悠长炊烟,总萦绕在我怀乡的梦里,如同丝线般牵动着我这只飘飞的风筝,温暖着我的心绪,抚慰着我的孤独,给我良多的慰藉,也使我深切地感到,炊烟,实在是游子的根啊!    刘杰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母亲的心

下一篇: 半池浅秋荷花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