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醉人的乌镇

2014-09-18 09:0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乌镇是江南有六大古镇之一,地处浙江省北部的桐乡市,为江、浙两省交界之处,也正好位于苏州和杭州之间,到两地的距离都是80公里。六大名镇中,我最想去的还是乌镇,因为到乌镇的理由实在太多了。

十年前,那部电视连续剧《似水年华》中,结识了这个江南水乡古镇,同时也喜欢上了英和文那凄美迷人的爱情故事。因为剧中的女主人英说过:乌镇是一个让人很想恋爱的地方!后来,在一本名为《一生要与爱人去的32个地方》旅游推介书中,乌镇也赫然在目。从此就想,有机会一定到乌镇去追忆似水年华!

说来乌镇也还真是善解人意,虽然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一连经历了几天绵绵细雨的我,在乌镇却拥有了一个温婉亮丽的晴天!到乌镇,收获的是景也是情。徜徉在小桥流水之间,面对充满激情的游人,不由使人会想到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没想到的是,在饱览水乡美景、追忆似水年华的同时,还领略到如此醉人的书香。

这第一缕书香是在东栅小巷深处的“晴耕雨读”感受到的。这个电视剧中的书院是英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和文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木雕门框上悬挂着一块古朴的牌匾,上边镂刻着四个隶体大字“晴耕雨读”。晴耕雨读,说得太妙了!如果读书都能有这样的心境那该多好啊!只可惜今人读书大看重功利了!再看大门两侧还有一副对联:云气春林月华炼水,清光淑景芳草远山。书院至今陈列着当年拍摄电视剧的古旧书架,还有修复古籍时用过的桌椅等,并清楚地标明当时拍摄的情况。

乌镇之所以成为名镇是和当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分不开的。茅盾曾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他的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都是“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的典范。茅盾对于乌镇,正如沈从文对于凤凰古城一样,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标志。茅盾故居的东邻,原是创办于1865年的立志书院,茅盾先生的小学就是在这里读的。如今已和茅盾故居合为一体,陈列着介绍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成就的150多帧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手稿、书刊、题字和曾经使用过的用品等实物。故居院内茅盾先生当年栽植的南天竹和棕榈树依然生机盎然,似乎在告诉游人乌镇文脉的源远流长。

茅盾故居往前不远有一个三进院落,这就是夏同善的“翰林第”。夏同善,字子松,原是杭州人,1855年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并赐“翰林第”匾,还做过光绪皇帝的老师。夏同善因念自己得以读书皆赖萧家,就把御赐的匾额挂在外婆家的大厅上,又请得圣旨改建萧家厅。夏同善文章超群,时人誉谓“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慈禧太后十分赏识他的才学,曾命他和翁同騄一起为光绪帝侍读。翰林第的书香气息很浓厚,有不少匾额和楹联,诸如“德馨流远“、”螽斯衍庆“、”养廉补拙“等,园中假山凉亭之上有一副生动的读书楹联:园中鸟语如劝酒,亭下虫吟似读书。你看这嗜酒爱书的主人多富有想象力啊!

乌镇西栅也有一处书香气很浓厚的地方,这就是昭明书院。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萧统身为太子,但更是一个读书人和眼光高远的诗文鉴赏家。他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抄》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特别是萧统对陶渊明的人格和诗文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评价,他在《陶渊明集序》中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由此诞生了“爱不释手”这一成语。

据说萧统刚生下时,右手紧捏拳头,不能伸直,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有位大臣说:“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梁武帝觉得有理,就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为师。沈约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他捧起太子的手,轻轻一掰就分开了。梁武帝十分高兴,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专门教太子读书。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后来,沈约把主坟迁至京城,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萧统拾馆为寺,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明朝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全廷训,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并题为“六朝遗胜”,邑人沈士茂题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这石坊如今迁至乌镇西栅景区内,成为书院的标志。昭明书院坐北朝南,前方庭园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书院西为拂风阁,是喝茶、读书、交流的场所,后侧则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馆。

巨镇文星——这是昭明书院石牌坊背面的四个大字,我觉得这四个字非常贴切地点明了乌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许因为这些渊源,乌镇千余年来一直文脉昌盛,自宋至清,镇上出了161名举人,其中进士64人,又有例贡160人,授武职7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这样鼎盛的人才现象,在江南古镇中当属首屈一指,就连不少大中城市也望其项背。看到一则资料说,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乌镇已有408人考入高等院校深造。在昭明书院我还得知,早在2001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开始,乌镇就已经成为这项国内最高文学大奖的永久颁奖地,至此,我已被乌镇的千年书香彻底陶醉。

石耀辉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戎子酒庄美丽梦

下一篇: 百态奇石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