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经过无数个风雨的洗礼,经过“倒春寒”、严酷暑的考验,经过农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浇灌,庄稼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走进玉米地里,亭亭玉立的玉米植株,尺八长的棒子长在半腰中间,像一列列威武的战士纵横成线排列在那儿。有粮食兼用的玉米,棒子已经成熟了,但杆子还是青枝绿叶的;有甜糯玉米,植株长得异常清秀,那香甜的气味吸引着金龟子、蝴蝶不断来光临;有彩色的玉米,红的赛玛瑙,黑的似乌金,剥开的一个个穗子把玉米地里装扮得五彩缤纷。再看旁边一块成熟早的大田玉米,联合收割机已开了进来,随着机子的“隆隆”作响,玉米穗子迅速转进收贮仓,玉米秸秆变成了粉碎的小颗粒还入农田作肥料。不一会儿的工夫,两亩多地玉米就被联合收割机收获了净光。
走进棉花地里,似乎步入一个雪白的世界里,棉壳上挂满了棉絮,有的吐出寸余长,长长的棉絮随风摇曳;有的以面壳为底座,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等待农人采摘;有的刚刚努破棉壳的束缚,八瓣分明,露出了雪白的笑脸。我随手抚摸着这些轻柔而好看的棉絮,回想着在春天里,是农人一粒一粒点种,一条一条铺膜;在夏天里,是农人一锄一锄中耕,一株一株整枝,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成果。就棉花而言,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改写为“谁知身上衣,件件皆辛苦”。
走进葵花地里,一盘盘葵花儿压弯了腰,似在毕恭毕敬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一片片绿叶儿张开双臂,很想拥抱前来欣赏的客人;一只只蜜蜂儿上下飞舞,仍在执著地寻找葵花上为数不多绽放的花朵。一群群麻雀“叽叽喳喳”,飞向葵花枝干和花盘探头探脑寻找着美味的嫩瓜子。过去我总认为葵花朵朵一直随着太阳转,仔细观察葵花盘被沉甸甸的籽粒压得直不起腰来,已不可能面向太阳而转头了。越是压弯腰的葵花田,越是高产田,我为这压弯的葵花而喝彩。
走进谷子地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谷子种子虽小,但生命力强,它不择土壤,耐干旱,耐瘠薄,在不利的气候土壤条件下,其他作物往往生长较差,产量偏低,但栽培谷子则表现出相对稳产的特性,也会获得好收成,你看眼前一个个狼尾巴粗的谷穗上,生长着成千上万的籽粒就是最好的印证。再往远处看去,有不少谷子地里还插着红旗,还有竖着双臂张开、戴着草帽的稻草人,据农人介绍这几年生态环境变好了,地里的鸟儿也变得多起来,到了谷子成熟季节,鸟儿常常会光顾谷子地,因此把传统的唬鸟办法又用了起来,我为农人这种既保护了谷子,有保护了鸟儿的做法而叫好。
走进苹果园里,满目皆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苹果树。绿色海洋中,有套袋的苹果像一串串纸灯笼挂满树枝树梢,风光无限;有未套袋的苹果如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叶丛中,十分耀眼。每个果园均是层林尽染、果香四溢,沉甸甸的果实把苹果树压的枝干都垂了下来,阳光透过叶子中间的缝隙照了下来,最惹人眼处,是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子,大有挣破纸袋往外长的感觉,人还未到跟前,却已被这丰收的景象陶醉了,更为动人的是从果园里传出农人们欢乐的歌声。是啊,农人们经过秋施肥、冬修剪、春疏花、夏管理,换来了今天的丰硕成果,又怎能不欢声笑语呢?哪里有苹果,哪里就回响着致富的欢歌。 赵玉山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