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起,叶儿黄,秋藕上市忙。早上,菜市场菜摊子上摆出了许多莲藕来卖,白胖的莲藕铺在碧绿的荷叶上,带着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我忍不住买上几个带回家,想着将它或煮、或炒、或拌、或炸,这样餐桌上就可以多一道美味佳肴。
我的家乡在长江之滨,湖泊纵横,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小时候,家住在湖边,每到夏秋之交,就有种藕的农户为了能赶上个好价钱,也不放干池里的水,就划着小木船,拨开层层叠叠的绿荷,驶入湖心。采藕的人站到齐腰深的水里,拔掉身边的荷叶,一边采,一边有藕被不断地从泥水里扔到船上。不一会儿,船舱里的藕便堆成了小山。等采莲藕的人走了,我们就会撑着竹排,来到湖边,捡拾遗落在湖泥的莲藕,不过多为藕尖或弃之不要的小藕。而我们却捞得异常高兴。当然,我们也会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顺着荷杆轻轻提起,运气好的话也能带出一串莲藕来,但一般把荷杆扯断了,莲藕也拉不上来。莲藕深埋在泥巴里,很难扯上来。
刚入秋的莲藕很嫩,适合凉拌、清炒。将藕洗净,用刀背轻轻一拍就碎了,用香油凉拌,吃起来爽脆可口。母亲说,多吃莲藕会长心眼,人也会变聪明起来。对于大人的话,我们做小孩的当然是要听的,谁不想脑瓜灵巧。现在看来,那是大人哄骗小孩的话,尽管没有变得那么开窍,但也是父母的一份心愿吧。
家乡的水域清澈干净,没有污染,湖泊里的莲藕吃起来格外甘甜可口。最爱吃的是母亲做的藕饼和粉藕汤。我常常看母亲做藕饼,她细心挑选白胖、圆鼓鼓的藕来切成片,每两片留一点相连处,像两片嘴唇,然后在这“嘴唇”里塞进调好的馅子,以肉沫为主,加进姜、葱和白胡椒等作料。再用鸡蛋、精粉、发粉和水调制成面糊,把藕饼的外表糊起来,这时候就可以放进油锅里炸了。出锅的藕饼外面是金黄的酥皮,内里是热而软的馅,趁热吃,又焦又嫩,带着藕的特殊香味。本来是菜,孩子们太爱吃它,往往把藕饼当成了零食。
莲藕煨汤也是鲜美的。在煨汤前,切去两头的藕节。母亲说,在切藕时还有个讲头,就是用刀背剁断藕段,让截面形成不规则状,这样下进半煨好的排骨汤里就会粉上加粉。煨汤用砂锅最好,煨好后的莲藕晶莹剔透,粉嫩爽滑。回忆儿时喝藕汤的情形,吃汤里的藕时,我们兄弟们就比赛,看谁把藕丝拉得最长;用牙咬着一半藕,另一半被左手拉着,中间是未拉断的丝,右手做出拨弄琴弦的样子,似乎在弹着一种古琴,摇头晃身,一边唱歌,伴着“时代”的进行曲。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藕》中赞道:“外面看来真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是呀,莲藕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多年过去了,家乡的莲藕依然保留在记忆深处,清香四溢,唇齿留香。江初昕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