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记忆

2014-12-27 11:09: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七十岁的母亲一直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小小的,是灰黄色的那种,如今,照片里所有的情境都需要母亲用言语来呈现。

母亲说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大家都很穷,村子里每户人家的房子都是土坯结构的,那会村子里没有电灯,更不可能有电视,但那时村子里的每一棵树木都异常高大与葱翠,鸟儿也特别多。

每当夏日来临之时,孩子们总是赤着脚在泥巴地上跑来跑去的玩耍,调皮一点的男孩则会爬到树的顶端,把那里的鸟窝整个给捣下来。有的鸟窝里的小鸟还特别小,还没有生出羽毛,想要逃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任凭孩子们的处置。

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只能就地取材,把潮湿的泥巴搓圆了,做成大小相同的弹子,在凹凸的地面上对垒决战。也许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种孩童时期那简单的快乐。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那是回不去的儿时记忆,有太多的甜蜜让人回想。

有时,母亲会指着照片里那个小小的我念道,说小时候的我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就是胆子太小,不仅怕狗,也怕猫。哥哥姐姐经常在屋后的水坝里游泳捉鱼,而我也只有看得份儿,从来不敢下水,为此还经常被哥哥姐姐嘲笑。有时小朋友间会打架,但我从不参加,也不敢参加,只能一个人躲得远远地哭鼻子。

母亲说这些时眼神迷离,整个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贫穷落后,但却异常温暖的岁月。

从母亲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母亲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一切就好像都发生在昨天似的。

母亲常常一个人对着家里那些老旧的照片发呆,一坐就是半天。

照片里残缺的土坯墙,枯黄的老榆树,院落里结满蜘蛛网的葡萄藤,还有落在田间地头那一串串儿女们的嬉笑声,于母亲来说,这一切就是她一辈子快乐的源泉。

母亲是个念旧的人,每次我回老家,母亲一定会再三嘱咐,要我从老家买点大豆、花生之类的杂物。有时我会问母亲,这些东西街上到处都是,为什么偏要从老家买?母亲却固执地说:“外面的东西再好,怎会有老家的味道!”母亲的这些想法和做法虽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我能理解母亲的心情,那是对家乡事物、对过去生活一种深深地眷恋,一种浓浓的情感寄托,一种传统的根的念想。只是母亲说不出来。

看着母亲在温暖的炉火旁,一遍遍擦拭、抚摸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心就会瞬间温暖。

是啊,时光远去,记忆却没有褪色。现在母亲那些看起来非常奇怪的行为方式,也许就是若干年后我的行为模板,到那时,我也老了,也许我也会和今天的母亲一样怀念过去,怀念那些记忆深处的美好。

作者:尹林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我是临汾人

下一篇: 喜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