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乡情

2015-02-06 08:31: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过了腊八便是年,喝了腊八粥,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这家结婚,那家出嫁,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小孩也放假了,成群结队的四处玩闹,乡村里沉浸在浓烈的年味中。

乡村的集镇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大商店里就响起了欢快喜庆的过年歌,品种繁多的年货琳琅满目,营造出一派节日的喜庆。年味,也弥漫在车站港口。怀揣着思乡喜悦的学子、农民工、远离家乡的游子,满载着收获、满载着喜悦、满载着期望等候在车站港口,热切地盼望踏上回家的路。更浓的年味从心底冉冉升起,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过年的那些点点滴滴。

进入腊月,父母便盘算着置办年货,然后,父亲就开始赶年集了,在我们的期盼中,父亲用自行车把吃的用的一点点买回来。当然,最令我们欢呼雀跃的是父亲买回几张花花绿绿的年画。年画买回来,我们就缠着爷爷奶奶或父母讲上面的故事。

为了准备过年,最忙碌的人要数母亲了,她要把家里的各种家什洗洗刷刷,还要做豆腐、枣糕、冻米糖、炸春卷、豆条等各种食物。一样一样做好了,留着正月里待客。每做出什么好吃的,母亲总要拿一点给我们尝尝,她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

俗话说:“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姑娘要花,小伙儿要炮……”在孩子眼里,过新年穿新衣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那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但过年的时候母亲总是尽量为每个孩子都做身新衣服。

年底,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清理出一些废品,我们就收集起来,拿到集镇上去卖了,换了钱回来,就去买小盒的鞭炮,用火柴点着,炸鸟窝、蚁穴、蜂巢等。也有使坏的,趁人家不注意,偷偷的放在身后,猛然炸响,吓得魂飞胆丧,而我们这些顽童则捧腹大笑不止,溜之大吉。

过年,孩子们是开心的,笑容挂在脸上。当大红的春联贴了起来,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浓浓的年就到了跟前。记忆里的年味带着淡淡的乡愁,淹没在我无尽的思乡之中,醉倒在故乡温馨的怀抱里。      江初昕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春联的记忆

下一篇: 戏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