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元宵节

2015-03-05 08:03: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童年的回忆是令人陶醉的,记忆中的元宵节比春节还要热闹,我们整个乡每个村都有准备好的社火表演节目,有舞龙狮,踩高跷,威风锣鼓,走花船,扭秧歌,而我们村的特色是高台芯子,每座高台芯子上都是一出戏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白蛇传等等,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是戏中人物的扮演者,选好人物后从正月十三就开始忙活了,工作人员会先给我们化好妆,用层层白布把我们固定在高架上,然后套上戏服,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掉下来,主动请缨要举撑杆,为我们保驾护航。终于到了我能上台的年龄,我就梦想着上最高的,因为最高的一般都是戏中的中心人物,好像也是最美的,哪怕是白骨精我也愿意,我们几个小女孩都嘴上说不愿意扮演白骨精,可是谁被点到都是心里乐开了花,因为白骨精不单单是美丽的,而且头上戴的花是最好看的,表演完了之后就归自己了……另外还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原因,架在高处比低处多一元钱,我们的报酬分别是5元、4元、3元,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这个数字多么诱人哦!可是我小时候吃的胖,父母怕我架高了掉下来,所以总想让我在最低处,我极不情愿,因为最低处不是女扮男装的老爷爷,就是媒婆,最后只有双方都妥协,我架在中间,一般都是扮演2号……只要家长让去参加,我就很高兴了。

到了正月十四,社火节目首先在我们村的打麦场上表演,每个村的表演队伍依次入场,先绕场一周,再在场子中心大张旗鼓地表演一段时间,每个人都非常卖力,非常高兴,全乡的人都来围观,场上围得水泄不通,周边房顶上、树上、胡同里,他们看不到也是幸福的表情……我们在人群中自豪行走着,心里那个乐呵……

在我们村里表演完的当天晚上,我们就被安排进了城住宿,还管了饭,发了鸡蛋,正月十五要去临汾平阳广场表演。我们从凌晨3点就开始上架了,因为去广场还要穿过临汾的好几条大街,那个时候,我感觉哪条街上都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好幸福的童年啊!

如今,不惑之年,元宵节依旧,可孩子们对一元钱是没有感觉的,对花灯是敷衍的。因为孩子开学的日子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不能在家里,只有十四举家团圆,共度元宵节。但我衷心祝愿天下每个家庭团圆美满,幸福欢乐!     潘玫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吹糖人

下一篇: 生在元宵节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