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花儿与文人好像也保持了若即若离的感觉,有着欲说还休的不解之缘,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更得青青子衿们的青睐。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扬了铁骨傲张的梅,张学良“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赞扬了甘忍清贫的兰,王羲之《兰亭序》里的“叠石流泉,茂林修竹”赞扬了高逸隐忍的竹,还有陶渊明笔下那悠然超脱的菊,都道出了对四君子高雅亮风的不尽咏叹。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对田田叶、亭亭花的莲高洁的描述;而“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李清照慨叹“人比黄花瘦”,写出的是菊花的清癯;在“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吟咏里,陈毅元帅流露的是仁人志士刚毅的风骨。竹的正直、牡丹的雍容典雅、梨花的带雨娇羞、海棠的娇艳欲滴、玉兰的含蓄内敛,甚至连罂粟那带有罪恶野性的美惑,可以说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的品性,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秉具的精神。
小小的纤弱的花儿承载了人类世界太多的精神寄托,在文人或非文人的着色或雕塑下,成就了各色风骨和雅调。 李志福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