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能够留存记忆中的事归结起来没有几件。能够教育自己一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激励自己一直向前的更没有几件。乡下生活和工作多年的不少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记,无论岁月如何流逝,都挥不去、抹不掉。像陈年老酒一样,越往后越觉得醇厚芳香,这种芳香可能只有经历过乡下生活的人才有感觉。
(一)1974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我们一行36人被敲锣打鼓地送到了乡下插队锻炼。第二天我们就投身龙口夺食的夏收,刚去与村民们互不相识。记得在一群收麦子的小学生堆里,一个满脸汗珠带个草帽的三十多岁妇女,跑前忙后与老师们一起组织孩子们拾麦穗,还忙来忙去地管着社员劳动中的一些闲杂碎事。整个田间的劳作中她的身影特别活跃、声音特别响亮,她的组织能力、示范引领作用无处不在。由于她的显眼,起初我们还以为她是一名村干部,后来才听社员们说:她不是队干部,刘旦家媳妇,一名党员。
70年代生态环境非常好,每到秋夏季路两边的蒿草疯长,路几乎都被遮住了。距离大队两公里地一个自然村的生产队长,操一口山东话,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一名复原军人,只要大队通知开党员会,他从没有误过。秋季雨水较多,他每次来都拄根棍子,戴着顶发黑的旧草帽,草帽檐的雨水边走边滴地流进他的高筒雨鞋内,一走一响,裤腿上满是被蒿草划过的痕迹……90年代初期在乡政府工作,当时交粮纳税是乡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有些村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工作难以启动,当乡政府下去召开党员会议后,是那些老党员把自己最好的粮食肩扛车推,送到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乡政府所在地的粮站。他们那坚毅的身躯,黧黑的面孔,憨厚的表情,满脸的汗水,粗糙的手掌,老旧的衣服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二)一家有事大家帮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合力协作,融洽了乡邻关系,又融化了生活中的一些隔阂,也许正是这种生活方式才使得一个村庄生存、延续和发展。劳动生产中是这样,婚丧娶嫁大事上也是这样,生活中的一些难事上更是这样。
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一个离乡政府两公里地村的李姓村民在信用社贷了2000元去外地做生意。年关回来时生意没做成,还把本钱赔了个精光,信用社不停地催贷,全家人抱头痛哭年都过不了。这时全村村民们你20他30凑够钱还了贷。
农村的人就是这样的淳朴,别说难事大事了,就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能看出左邻右舍的助力。乡干部到村里下乡,人多时在村干部的家里,左邻右舍的年轻媳妇赶来帮忙做饭,开春蔬菜青黄不接,偶尔还有人送来刚不久从城里买来的青菜,每到收获季节,每家的农作物或果品在渐熟的过程中,村民们总都是自觉地组织起来互相帮助,这就是农村,这就是淳朴的农民。
(三)90年代后期,有一次在乡里正准备组织召开大会,一个包村干部上来在我耳边嘀咕说:老刘让派出所给拘留了开不成会了。边开会我还边想着这人是个村干部,脾气暴躁,忠厚耿直,但从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怎么能让派出所拘留呢?会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小侯是他们村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后生,杏下来了,小侯骑个破旧的自行车带了百八十斤杏去城里卖,没想到在市场上被城里的几个泼皮无赖砸摊子,不多进城的小侯老实巴交,也不知该如何应对,一直在说着好话。恰这时老刘去城里办事路过,远远看见这种不大对劲的场景,径直向小侯跑了过去,看见此状,二话没说就动起了手。几个十大几岁娇生惯养的孩子哪能经得起一个肩挑一二百斤重大汉的拳打脚踢,没几下就打得个个鼻青脸肿口流血丝了……我们多方协调下,老刘被拘留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就出来了。打人是不对的,给一个非亲非故的人打抱不平这种义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老刘觉得这是他的村民,他有呵护的义务。农村人就是这样,人不亲土亲,乡土观念非常强,出门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2001年的夏季驱车去乡政府的途中,远远看见一位熟悉老人的背影在沿路排水沟的树下闪动。停车一看果真是患有大骨节病,筋骨外露,拄着棍子,走路一摇一颠的老张。这地方离乡政府仍有七八公里地,是自己乡的百姓顺道就把他捎上了。途中闲聊为何不坐班车,他说:我有那钱还要买的吃火烧呢!一句话使我想了很多。乡政府离城25公里,他们村离乡政府还有七八公里,当时的班车费只有4元,4元钱老百姓宁愿步行六七个小时,舍不得花,老百姓对钱的珍惜程度,也反映出我们偏远山区的贫穷落后和经济的欠发达。进入新世纪了仍有这样的贫困山区和穷家小户。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乡干部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地为群众服务。工作应该是一种激情所致,更是一种良心所驱,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份激情和良心,才使自己在乡下为群众服务了十多年。
(五)农耕文明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一直绵延至今。要想真正了解和体验这种文明,在乡下才能原汁原味体悟到。
社火闹在春节期间,一般都是围绕着村里的寺庙而起社的。社火的花样基本是一样的,但时间上除有共同节点的正月十五以外,各村还有各村的时间段。唱戏是乡下围绕着寺庙开展的另一活动,唱戏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在唱,组织者不是村干部,是被称“纠首”的人具体负责,“纠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祭社组织者,唱戏酬神是为保一方风调雨顺,连唱几天,十里八乡的村民聚集观看,热闹非凡。一年四季的生活中,乡下人根据节令不同,家家户户还过一种与城里人不同的节日,诸如二月二、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一、腊八节、小年。
我记忆深刻的是在田间地头,冬闲时节,村里长者除讲述教化村民的当地民间故事,还讲着许多历史的典故和当下的一些事情。有些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书中却难以寻觅到。像《三国》中的桃园结义,说结义时不知该如何排大小,刘备说咱就以每个人在桃树上所处的位置来定吧,张飞手脚麻利爬到了树的最高处,其次是关云长,刘备看到这种情景只能蹲在树根下说:先有的根还是先有的梢……就这样排出了兄弟仨。说起现代,在任何一个村里面,老百姓都能数出几十年间有影响的乡干部的名字及他们给百姓的贡献,这种相传包含着一种感情,包含着一种感恩。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之所以没有断裂,能传承至今就是由于有一条通润大地,周流无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脉一直在传承,不仅在传承了历史也衔接着现代,启迪着今天。
在乡下待了十几年,那一方热土、那一方百姓使我难以忘怀,他们的许多事迹多年来一直在打动着我,鼓励和鞭策着我如何积极向上。
作者:乔建仲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人祖山阻击战亲历记
下一篇: 【诗歌】赞《冰心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