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山阻击战亲历记

2015-03-21 10:30: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1938年3月18日,日军谷口园二郎师团步、骑、炮联合约5000余人从大宁向吉县进犯,企图突破壶口强渡黄河,继而侵犯陕北,消灭二战区主力。我所在的陆军66师206旅431团部队奉命在吉县人祖山阻击日军。那时,我是该团3营9连2排4班的一等兵。我的上级长官分别是:师长是杜春沂、旅长孙福、团长刘效曾、副团长樊折桂、营长张斌文、连长齐秀士、排长葛俊、班长赵国壁、副班长于腾云等。2月27日开始,我连移防到临汾土门镇,随即又上了黑龙关,再到蒲县城郊。在蒲县城郊附近山地,我团向翠屏山尾随日军发起攻击,我连的任务是掩护团里的迫击炮连,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随后,我们向大宁、吉县方向的山地转移。
   3月17日下午,我团到达吉县人祖山的人祖庙附近。人祖山位于吉县城北30公里处,主峰海拔1742.4米,易守难攻,是一个战略要地。我们连刚到,营长张斌文就从山坡上迎了下来,急切地问连长:“人都到齐了吗?”“都到了。”连长回答说。“好,那就马上到团部开会。”营长边说边指了指山坡上的人祖庙。当年我虽然还不到18岁,但毕竟已经当了一年多兵了,有一定的经验。从白天日军侦察机一直低空盘旋,跟踪我们的情况来看,我预感到一场恶战离我们不远了。
   不一会儿,连长就回来了,他马上召集各排长和班长开会,并带领他们到庙的前沿山坡观察地形,研究布防。随后,我们又被排长和班长带到了指定的一线地区,开始构筑防御工事,挖散兵掩体、交通壕、火力发射据点等工事。副班长于腾云是一个战前动员者,他一边干活,一边激励鼓舞我们:“团长很重视你们学兵(军校的学生),大家一定要对得起学兵这个光荣称号,在战斗中狠狠打击来犯之敌!”天渐渐黑了下来,还没有看到日军进攻的迹象。我们在战壕里犯起困来,有的人打起了盹儿。班长赵国壁要求我们打起精神,提防敌人偷袭。果然到了半夜,远处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我们的疲倦顿时一扫而光,紧接着在我们战壕附近也时不时有炮弹爆炸。我们一个个瞪着双眼注视着前方,排长、班长不断地传达着营连长的指示,并不停地吆喝着,要求我们注意隐蔽自己,小心?t望观察。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日军的步兵出现在山下。随着排长一声令下,我们的机枪、步枪猛烈射击,敌人很快就退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伴随着猛烈地炮声,日军又冲上来了,黑压压的一大片。我当时都有点害怕。班长告诉我们:不要怕,不要慌。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他们在低处,我们在高处,咱们肯定能打赢狗日的日本鬼子。当时我和我的学兵战友们都很年轻,面对战斗,时而激动、时而恐惧、时而兴奋、时而惊奇,时而又觉得无所谓。当手榴弹扔到敌群中,炸得日军鬼哭狼嚎时,有的战友高兴地拍手鼓掌、欢呼雀跃,却立刻遭到班长赵国壁的严厉斥责。
   天刚蒙蒙亮时,日军又发动了猛烈的反击。炮弹不断在阵地上炸开,机关枪、步枪像炒豆般不停,惨杀声、嚎叫声四起。战斗中,我连年纪最小的一名战士被日军的指挥刀砍下了四个指头。我班大汉李新德是晋南人,力大无比,素称周仓。战场上,李新德奋不顾身、英勇无比,胸中七弹,当场壮烈牺牲。当时我还不满18岁,是一名副机枪手,负责传送弹夹。机枪手尚鹏飞的左眼被敌人的子弹打伤后,双方一度进人混战阶段,机枪失去了优势。我只能护着机枪,把身边手榴弹都投掷到敌群中。战斗后期,我的任务主要是保护机枪不能丢失,我除了吃饭外,就连睡觉都抱着机枪,真是军人爱枪如命,枕戈待旦。经过两昼夜血战,日寇被迫撤退。人祖山阻击战一役,我团消灭日军500余人,终将强敌击退,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我们也付出了126名晋绥军官兵壮烈殉国的代价。团部组织清扫战场后,我们在人祖庙附近集合,然后沿着山里的小路向大宁县转移。到大宁县后,部队驻扎下来。
   师部驻川庄、旅部驻吉亭、团部和九连驻楼底村,其他驻在三多镇和附近的村庄。经过这次战斗,我所在的部队上下感情益增、亲如兄弟,精诚团结、爱国杀敌的士气空前高涨。
   人祖山阻击战与八路军第115师在蒲县午城和大宁井沟对日军的伏击战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打的都是日军的同一个师团,三场战役相互配合,全面彻底粉碎了日寇强渡黄河进犯陕北的企图,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国土沦陷,都是抗日战争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战役。
   这场战斗已过去77年了,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战场上那一幕幕英勇壮烈的情景,至今我还深深地怀念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们!
    来源:孟庆贤口述马春生整理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