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时光的“脉象”
葛亚夫
端午节称得上“活色生香”,插艾蒲、吃粽子、祭屈原……意味深长。但我一直把它当作一个节气,时光的脉象——三候,麦子熟、杏儿黄和娃赶考,有条不紊。
《说文解字》里载有麦子的身世:天降瑞麦,像芒刺之形,如足行来……
缘何行来呢?而且还要历经秋冬春夏!它一定有自己的目的和抵达。选择在端午前后成熟,也让它的行走更像是赴一场盟约。草木有本心,哪怕一穗麦的心思,都难以揣测。
苏颂说,小麦秋种,冬眠,春茂,夏实,具备四季中和之气,在五谷中营养最高。
论学识,父亲与苏颂是云泥之别,但对麦的理解,他不比苏颂差。看看叶片,就能判断麦的成长状况;咂咂麦穗,就能预知麦的成熟情形。他熟稔麦的性情,就像洞悉我的品性。望闻问切,都运用得游刃有余,哪里有了病症?怎么治疗?他总能一语中的。
《诗经》曰:“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麦来了,思念的人呢?
毕业后,我留在南方,饮食一直不习惯。原是因为北方种麦漫撒,麦子皮薄面多;南方种麦撮撒,麦子皮厚面少。父亲的药方简单:不适应就回来。或许,我也是他的麦吧?我回去了,但没有回家,和父亲隔城相望。
父亲搓麦穗,让我尝。新麦性热,陈麦平和。我终于与父亲和平相处了。
端午就是时光的暗语。麦子熟时,杏也如约黄了。所以,杏也叫麦黄杏。
杏花美,杏更秀色可餐。篆文的杏字,就像果实挂在树枝上。望一眼,便让人口舌生津。
家里的杏,每年都硕果累累。我想,那是因为母亲吧!她常在树上晒衣服。那时,母亲美得就像杏。
麦子熟,杏儿黄,娃儿也要赴约了。在端午,他们谁都不纪念,只铭记青春。
这场约,古时叫赶考。一个“赶”字,路漫漫其修远兮,道不尽学子十年寒窗苦。如今叫高考,一个“高”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诉不完悬崖百丈冰。夏天很热,为了诗和远方,他们的人生只有眼前的考试。他们恍若又回到生命最初的状态,竞跑于独木桥上。
收了麦,吃了杏,考了试,过了端午。他们和时光又各奔东西。
端午是节日,也是节气。无论纪念谁,都是对时光的一种缅怀和念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