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粽一叶总关情
马庆民
又是粽叶飘香的季节,超市里早早地就摆上了各种各样的粽子。到处都洋溢着绿绿的粽意,飘荡着浓浓的香味。儿时的记忆就如同这粽香,随着一片片粽叶的剥开,家乡的味道便逐渐浓郁起来。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亲自动手为我们准备一顿粽子大餐。通常要提前几天去村外的池塘采粽叶,郁郁葱葱的芦苇,细长的叶子,是包粽的最佳材料。采回后用清水泡上一晚,让它们变得柔软润泽。我喜欢吃八宝粽,母亲便在泡糯米的时候,把红豆、花生、红枣等一起浸泡着。看着这些备好的材料,就已经馋得直流口水,晚上睡觉梦里尽是鲜香软糯的味道。
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儿。母亲不允许我动手操作,我只能在旁边打个下手,递递工具材料什么的。母亲会边做边教,反复叮咛,怎样包得结实,怎样包出好看的形状。而我总是嚷着要多放几颗红枣、几个花生,直到把粽子塞得鼓鼓囊囊。煮的过程是漫长而煎熬的,熟透需要好几个小时,中间还要起锅翻一次,上下互换粽子的位置再煮。最后捞起,往往等不及晾凉,就开始大快朵颐,直到撑起鼓鼓的肚皮。
随着年龄大了些,母亲便主动让我参与包粽子。按照母亲的教法,用料和步骤很容易就学会了,但真正拿起粽叶包的时候,还是觉得颇费力气,包出来的粽子不是两边不对称,就是大小不一;再就是捆扎得不结实,露了馅儿,总是不够完美。再看母亲包的粽子,有棱有角,结实、饱满。打心眼里佩服母亲包粽子的手艺。
成家后,虽然每年端午也少不了吃粽子,但都是从超市购回的,总感觉忙忙碌碌,没时间自己动手去做。前几天,女儿班级留下作业,要在家里完成手工包粽子的任务。女儿便迫不及待地动员我去买回材料,动手包粽子。我按照母亲曾经教给我的方法步骤,讲给女儿听,结果女儿包出来的都是奇形怪状,尽管“五花大绑”,最后还是不少露馅儿的,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反观我包的粽子,个个都是标准的小蛮腰,饱满圆润,颇像母亲当初包出来的模样。自己做了父母后,才更深刻地感受到母亲传递给我的那份深情、厚爱,那份用心、耐心。
“碧装束裹三角尖,玉带一缕腰间缠。未解罗裳清香送,无限诱惑在里边。”自己动手包出来的粽子,之所以清香四溢、满口生香,是因为那一粒粒米、一颗颗枣、一片片叶……都倾注了对家人浓浓的爱,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一年一度端午节,一粽一叶总关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