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家国永念

2021-04-10 16:32: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洪洞县兴唐寺乡王村一处僻静之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战争年代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这条路驱车仅仅一小时,但对于90岁的姥爷来说,却整整走了八十年。

  2021辛丑岁,仲春之月,清明之日。姥爷丁万兴携带老伴儿女子孙共四代人来王村烈士陵园认亲,这里埋葬着他思念并苦寻了八十年的二哥丁高成。十天前得知二哥的遗骸埋葬在此,90岁高龄的姥爷激动得彻夜不眠,虽然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却执意要亲自前来祭奠。

  姥爷名叫丁万兴,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今年已90岁高龄。他是个老党员,建国前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一生刚正质朴,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姥爷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生之年能找到二哥的遗骨,这位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二哥是姥爷童年里最亲切的回忆,也是姥爷穷尽一生在找寻的亲人,八十年风风雨雨,魂牵梦萦,寻找二哥的下落一直是姥爷心头的挂念。近年来,姥爷深感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加紧了寻亲的步伐,在他的殷切期盼下,儿女们也开始四处奔走,从党史馆到烈士陵园,从民政局到退役军人事务局,但是除了烈士陵园英雄名册上一个名字丁高成,什么信息也没能找到。多少年多少次的找寻无果,让年迈的姥爷失望不已。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2021年的3月,全家人得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洪洞县苑川堡子村老书记李果锁受其叔父李文敬的嘱托,也在寻找当年牺牲在堡子村的烈士的家人。得知消息后儿女们立即前往当地进行走访,通过兴陶寺乡政府工作人员和陵园守墓人的讲述,为我们还原了姥爷二哥牺牲前后的英勇事迹和当地人民几十年几代人守护烈士的感人故事。

  姥爷的二哥丁高成烈士生于1923年,1937年加入抗日决死队(后被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386旅),是25团七连的一名警卫员。1939年6月3日,丁高成随队行军途中宿营在洪洞县堡子村。6月4日清晨,堡子村遭遇日军袭击,村墙被日军的炮火炸塌,日军蜂拥而入。七连战士在腹背受敌的紧要关头奋起反抗,与日军连续激战数小时。丁高成年纪虽小却英勇无畏,他扛着机关枪在上堡门、下堡门痛击日军,并击毙一名日军士兵,最终因寡不敌众、弹药耗尽,牺牲在村民家的土窑洞里。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看到七名烈士的遗体,痛苦流泪。日军走后,农救会党员李文敬、张全寿等组织群众掩埋了烈士遗体,从此,丁高成和牺牲的战友一起长眠在堡子村这片土地上,在经历了李文敬同志和李果锁同志两代人的守护后,于2007年被葬入王村烈士陵园,2020年以无名烈士刻字立碑。

  堡子村战役中牺牲的七位烈士都是无名英烈,幸运的是姥爷的二哥虽然没留下姓名,却让乡亲们记住了这位年纪最小的战士来自哪里,经过对年龄、籍贯、部队名称等信息的比对,确定乡亲们记住的这位烈士就是姥爷的二哥丁高成。今天,在家人的陪同下,步履蹒跚的姥爷终于来到了二哥的陵墓前,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老一辈人讲究认祖归宗,落叶归根,曾经姥爷一直念叨着要找到二哥,带他回家,让他归根,但是今天,姥爷看到党和国家对英烈守护的如此之好,他决定就让二哥安息在此并与他的战友们世代相伴。

  今年,党中央号召全社会一起为无名烈士寻找亲人,曾经我们也在苦苦找寻的路上辗转不已,幸运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亲人。在此,我们全家人感谢党和政府对英烈的守护,感谢堡子村李文敬同志、李果锁同志和众乡亲对英烈的爱戴,感谢兴唐寺乡人民政府和王村村委会对英烈的安葬,没有他们对烈士的真诚守护,就没有我们今天找到亲人的喜极而泣。再次致敬为国捐躯的每一位烈士!

  (柳莹)

  校对 张晶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