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赵国兴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失时机地讲好党的故事。
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儿子、儿媳都在部队工作,儿子已是一名预备党员,儿媳也写了入党申请书,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和他们相聚的日子里,一有机会我就给他们讲党史、说家史。
今年五一,儿子一家回临汾探亲,我借此机会带他们回到西山故乡;一是看看近年来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二是回到古村家族旧址,给他们讲述党领导人民从弱到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艰难历程。
站在山洼里荒凉的童年故居窑洞前,家族过去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我给儿子、儿媳讲述了家史。
一百年前,这里是一座四合院,院子里生活着我的老太爷和爷爷们,他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极为艰辛。那时国无宁日,匪患横行,民不聊生,一家人就这样在黑暗中为生存而劳作。那时,山村百姓并不知道在千里之外上海的一座居民小楼诞生了一个新的组织,它将率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谋求民族独立与富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八十多年前,太爷一人继承了父辈弟兄三人的光景,加上太爷勤俭持家,粮食有了剩余,日子逐渐富裕起来。那时,日寇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百姓生灵涂炭。太爷带领家人把多余的粮食储藏在半山腰一个窑洞里封存起来,防止日本人和国民党反动派掠夺和侵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来到村子里宣传抗日精神,祖辈们把余粮拿出来捐献给人民军队,希望早一天解放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太爷认可和接受党的领导,教育后人要识大体顾大局,听党话,跟党走。他说没有强大的国家做靠山,一家人再好也不算好。太爷去世后,爷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把父亲培养成为国家干部,把一生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四十年前,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进学校大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接受的是党的教育,生活在党的温暖怀抱里,一心热爱共产党,决心刻苦学习,将来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沐浴着党的关怀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
三十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三十年来,我以身作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获得临汾市“党员标兵”的光荣称号。在我的影响下,弟弟和侄女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听了我的讲述,孩子们了解了共产党领导下家族的变迁。我们辗转步入新村,看到一座座现代化的院落在树荫下若隐若现,自来水、柏油路、小汽车、网络通信无处不在,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色尽收眼底。与过去相比,展现出党领导下的百年巨变,从这个缩影看到了我党在百年历程中敢于斗争、勇于担当,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博大胸怀。我们一定要把这来之不易的红色基因世代传承下去,坚守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