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

2021-07-31 09:2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

乔亚平

  正午的阳光下,尧都区福利巷一个普通民居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微笑着,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梁喜志。提及往事,91岁的老人思路清晰,过去的所有事情,仿佛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1930年农历七月,梁喜志出生在尧庙镇下靳村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6月,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军奔赴战场。入朝初期,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十分困难,饿了,吃一点水泡炒面;冷了,原地动一动;遇到敌机轰炸,就躲起来,敌机一走,继续赶路;白天挖防空洞,晚上摸黑前行,不知有多少次,走着走着,队伍中就有人消失了,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实在太难忘了,终生难忘!我们志愿军战士在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飞机坦克!大家没有一丝畏惧,听党指挥,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内心永远不变的信仰。”老人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如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梁喜志和所有战士一样,舍生忘死,赴汤蹈火,这笔宝贵的财富,不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吗?

  1957年11月,梁喜志从部队转业。秉承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以军人的角色坚守岗位。根据组织安排,他被分配到江苏省洪泽县邮政局工作。刚成立的邮政局,人员少,底子薄,开展工作异常艰难。他没有退缩,将一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由于业绩突出,1969年,梁喜志被任命为洪泽县邮政局副局长,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得县委、县政府嘉奖。

  1973年4月,梁喜志被调回临汾市段店公社。在段店公社工作期间,他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每天与农民同吃同住,一同下地劳动;勤学习,苦钻研,没多久就成了种庄稼的好手,什么天气哪个节气该播种施肥,他都烂熟于心,终于使落后村的面貌有了极大改变,农业生产值达历史最高,受到领导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1978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了牛奶场工作。梁喜志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多方筹措资金,带领工人们奋战,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稳人心提质量,凭着一天天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牛奶场终于扭亏为盈:新盖了办公室,修葺了职工宿舍。广大职工喜笑颜开,“是梁书记救了我们!”上级领导也给予充分肯定,牛奶场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同时他被任命为临汾市农业局副局长兼牛奶场书记……梁喜志说:“党在我心中就是一面神圣的旗帜,我是党员,就必须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认真踏实勤奋努力工作。”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生的意义才会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坚持原则,耿直能干,心中时时装着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牢记共产党员使命,梁喜志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0年,梁喜志办了离休手续。退休后的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学习十九大报告、学党章、学党史,胸怀祖国心系党,保证思想不落伍。他注重教育下一代,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积极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子女和孙辈们都孝老爱亲,学习勤奋,在各自的岗位兢兢业业,成绩卓著。

  鼓楼重建、尧庙修复、村里修路挖井、疫情防控,梁喜志都积极捐款;亲戚、朋友、邻居,一有困难就向他寻求帮助,他总是热心帮人家出点子、谋路子;帮邻里乡亲协调家庭问题等更是不计其数。逢年过节,他家总是热闹非凡,侄子侄孙邻里乡人挤满屋子,大家都争相来探望。

  梁喜志常说,共产党百年征程,那么多优秀共产党员牺牲在前、奉献在前、吃苦在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先上;脱贫攻坚主战场,党员冲锋在前;需要牺牲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不算什么!

  战争远去,硝烟散尽,峥嵘岁月催人奋进。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我们国家不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梁喜志这样普通的老兵、普通的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有责任、有担当,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蒸蒸日上吗?让我们见贤思齐,不断磨砺党性,提高修养,以一颗赤子丹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