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枫红菊黄秋光好

2021-11-06 10:2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枫红菊黄秋光好

——读王友明散文集《时光印记》

王洪滨

  仲秋一日,王友明大哥在微信中说,要寄过来一本书,我的心情格外激动。

  结识王大哥,是2017年仲春;与王大哥见面,是2018年盛夏。他在山西临汾,我在黑龙江哈尔滨,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却非常深厚。从内心里,我非常感谢王大哥千里迢迢赠送“精神食粮”!

  由于疫情防控,我每天都要坚守在岗位上,无法及时收取寄过来的书,只好让同事代收邮件,并拍照发给我。望着信封上王大哥的亲笔签名,一股感动的暖意涌上心间。我随即发微信说:“书已收到,是同事代收的,等疫情防控任务结束才能回去取。谢谢王大哥!”王大哥迅速回复:“收到就好!不客气啊,自己兄弟!”读着这寥寥数语,再次令我心生感动。我在微信里对王大哥说,这可能就叫好事多磨吧。“十一”假期快结束时,我终于有机会在回单位处理公务时,拿到了邮件。伴随着小刀嘶嘶的裁纸声,信封徐徐划开,《时光印记》一书的封面呈现在眼前,我心头泛起阵阵愉悦的涟漪。早已得知王大哥出版《时光印记》的书讯,但由于工作原因迟迟未见庐山真面目,只能用“好饭不怕晚”来自我安慰。

  《时光印记》中的62篇散文,是王大哥近年来已发表作品的汇编(有的在成书之前就已经拜读过了),可谓篇篇皆有来处,既有熔思想、抒情于一炉的美文,又有集叙事、描写于一体的佳构。书页一张张翻动,那脱离原生态进入智性层次、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汪洋恣肆,生动形象,灵气溢纸,洞开人们的感官功能,使人仿佛穿上红舞鞋,踏着语言的旋律走进作品,怎么也停不下来阅读的舞步,让人在阅读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那寻常可见的凡人与琐事、小草与闲花、青砖与片瓦,均通过巧妙组合的语言元素,变得有声有色、灵动鲜活。每篇文章都做到从开头到结尾,从语言到意象,从细节到情节,从节奏到结构,从主旨到余韵,神气流注,章法浑成;行文跌宕有致,自然流畅,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颂。读之诵之,心为之动,目为之迷,令人爱不释手。我不禁想到法国诗歌巨匠瓦雷里曾说过的话:“非文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一个是走路,一个是跳舞。路,人人会走;舞,未必人人会跳。”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写人,对生活的意义、精神的境界和信仰的价值,作者都格外关注,他入过部队大熔炉,当过机关领导干部,这些经历加上他个人的修养,使他行文走笔时遵循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把文学创作当作一种使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和时代精神。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充满正能量,是其散文富有感染力的关键所在。

  有言道:农民老了,不再扶犁;工人老了,不再上班。但文人老了,却依旧挥舞手中之笔,笔力愈老愈健,这确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王大哥的这部散文集,便是很好的实例。已过了耳顺之年的王大哥,阅历丰富,识悟深透,靠一点一滴修炼,萃取精髓,凭溶解于心灵、注入于精神、锻铸于情感之笔,长篇短论轮换出击;小品随笔信马由缰;回忆自传层出不穷。

  王大哥由少时的辍学农民,成了文学的僧侣,修行坚守;王大哥将文学变为了土地,劳苦耕作,忠贞不渝。但见文学园中,枫红菊黄,硕果累累,满庭芬芳,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