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速度”
王晓阳
旧岁已去,新春又来。记忆中,我对新春拜年最难忘的不是新衣新鞋,不是糖果饼干,也不是红包鞭炮,而是拜年出行方式的嬗变。
小时候是走着拜年的。每到大年初二,一家人奔赴十几里之外的外婆家拜年。冬风呼啸,大雪纷飞,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我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铺满积雪的山路上,走不好,就会一脚陷进厚厚的积雪中,人仰马翻。我们跨过大桥,穿行盆地,濡湿的右脚磨起了一个血泡,稍微触动血泡,如针扎一样疼痛。我只好咬牙坚持,心早就飞到外婆家了。要知道,最吸引我的,是外婆为我们准备的糖果。外婆倚窗望见我们,欢喜不已,笑着迎上来,一边絮絮叨叨,一边端出来花生、瓜子、饼干、糖果款待我们。
少年时是骑着自行车拜年的。姑妈家远在四十里外,路途遥远。很多时候,一场大雨,山路坑坑洼洼,行走异常艰难。幸好家中买了两辆自行车,父亲和我各骑一辆。我载着姐姐穿行在乡道国道上,驰骋在皑皑白雪间,如一只春燕展翅飞翔。姐姐乌黑的秀发随风轻扬,洒下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和着单车的铃声,交织成最青春亮丽的乐章。蓝天白云下,一路是外出拜年的人流,沐浴新春气息,熙熙攘攘的。以往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不到一个小时就可到达。姐姐说,自行车拉近了拜年的距离。
青年时是坐高铁去拜年的。家乡启动了村村通工程,又开通了高铁。水泥公路宽敞平坦,出行更加干净便利,外出拜年脚不沾泥。即使遇上雨雪,也不打紧。每逢这时,我都会想,多么神奇呀,化天涯为咫尺。窗外的大山、小河、山村、稻田纷纷“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中年时是驾驶私家车拜年的。车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中,迎面的轿车呼啸而来。看吧,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留出一小片地方当停车场,人们只要看见谁家的门口停了什么小汽车,就会猜测哪家亲戚来了,然后一起唠唠家常。
如今疫情犹在,时兴微信拜年。我家早早置办了年货,买了新衣新鞋,挂起了火红的中国结。不出省,少聚会,微信拜年。我的做法得到了父母和亲友们的理解支持。在微信视频中,他们说,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给年一个安全的距离,微信拜年是最好的选择!微信视频拜年虽然少了串门的喜气,不能一家团聚,不能与外省的亲友吃团圆饭,但是不能隔绝亲情,也不能隔绝年味,更不能冲淡中华民族新春的味道。
你看,视频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映红了父母的脸庞;你听,女儿向爷爷奶奶视频拜年,脆生生的声音、可爱的拱手姿势,惹得父母哈哈大笑,这种温情的拜年,难道不是新春最美的风景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