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月饼香
□ 项 伟
儿时的大部分光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在中秋节,我们最期待的事,就是吃外婆亲手做的月饼。每年离中秋节还有三、四天的光景,外婆便开始着手制作月饼。外婆先用油、蛋黄和水和好面醒着,接着准备月饼的馅料。外婆煮上一锅子红豆,将煮烂的豆子用纱布扎起,挤掉水分,倒入适量白糖、芝麻、油等,搅拌均匀,月饼馅就成了。
做好月饼馅儿,面团也醒得差不多了。外婆接着用力揉面,左搓右揉,直到面团变得细腻而有弹性,然后将面团搓成圆柱形的长条,再切成若干份鸡蛋大小的剂子。接着用擀面杖将剂子擀成圆圆的薄饼,放上适量馅料,将面饼捏成包子状,再放进刷过油的月饼模子里,盖上小木板,轻轻一压,月饼就做好了。成形的月饼正面,有各种图案,煞是好看。
做月饼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烘烤。外婆将做好的月饼挨个摊放在烤盘上,这时我总是不停地问:“外婆,月饼啥时候熟啊?”
外婆也总是笑着答道:“就好,就好,再等等。”
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炉,兄妹几个也不待月饼放凉,抢到月饼就开吃,一个个被烫得嗷嗷叫也不肯罢休。看着我们这副猴急的样子,外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连连说:“慢点吃,别烫着!”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自家做的手工月饼也算是“奢侈品”。外婆做的月饼都是有定数的。饼子做好的当天,每个大人能分到二个,而孩子们能分得三个,吃完就没了。剩下的月饼,外婆会藏到“米柜”里,待中秋节那天晚上,赏月的时候,再拿出来大伙儿一起分享。那唇齿留香的感觉,至今想来还萦绕在舌尖……
责任编辑:畅任杰